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自知之明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自知之明的成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目不见睫、弃甲曳兵、以五十步笑百步、自刽以下、自愧不如、自惭形秽、五十步笑百步、自不量力、自知之明

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解释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

例句他这个不学无术的人竟然想追求那位漂亮的女博士,人们都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2、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例句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3、自不量力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例句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4、自愧不如

解释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例句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5、自知之明

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例句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6、目不见睫

解释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出处《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例句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诗)

7、弃甲曳兵

解释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例句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8、自惭形秽

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例句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9、自刽以下

解释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例句衰世之言,亡国之音,等之自刽以下可也。(清·王棻《答王子裳书》)

10、以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他和瑞丰原来差不多,他看不起瑞丰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