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姿势的搞笑成语

关于姿势的搞笑成语:插科打诨、风趣横生、活蹦乱跳、口谐辞给、妙语连珠、目不转睛、七上八下、探头探脑、贪生怕死、一命鸣呼、百发百中、指手画脚、走马观花、吞吞吐吐

1、百发百中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例句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百发百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2、风趣横生

解释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例句尤善指画,尝画黄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离为石,风趣横生。(《清史稿·高其佩传》)

3、活蹦乱跳

解释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出处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例句大水看到活蹦乱跳的艾和尚一眨眼的工夫,就死在敌人枪弹之下,心里一阵疼。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4、口谐辞给

解释指言辞诙谐敏捷。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例句无

5、七上八下

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例句他就感觉得七上八下,心里老不自在。(沙汀《烦恼》)

6、吞吞吐吐

解释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例句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而不要吞吞吐吐,顾虑重重。

7、一命鸣呼

解释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

例句谁想乐极生悲,过了六年,刘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鸣呼。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

8、指手画脚

解释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例句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9、走马观花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句马上就进考场了,他只得走马观花地翻了一遍课本。

10、插科打诨

解释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例句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11、目不转睛

解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例句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看老师讲课。

12、贪生怕死

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例句他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曲波《林海雪原》二)

13、探头探脑

解释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却好交五更时候,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来巷口探头探脑。”

例句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个长挂脸的小个子男子在外屋的门外探头探脑。”

14、妙语连珠

解释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例句他妙语连珠地发言让大家捧腹大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