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夏天傍晚的风成语

描写夏天傍晚的风成语:长夜漫漫、沉李浮瓜、大汗淋漓、灯红酒绿、簟纹如水、浮瓜沈李、寒风刺骨、汗如雨下、汗流洽背、汗流浃背、赫赫炎炎、挥汗成雨、挥汗如雨、浃背汗流、焦金流石、流汗浃背、热气腾腾、烁石流金、铄石流金、吴牛喘月、夕阳西下、夏日可畏、炎天暑月、月朗星稀、月黑风高、众星拱月、纸醉金迷、骄阳似火、夏阳酷暑、寒气逼人、…

1、沉李浮瓜

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例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7回:“不一时冰盆内沉李浮瓜,凉亭上偎红倚翠。”

2、长夜漫漫

解释漫漫:无边际的样子。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

出处《淮南子·宁戚〈饭牛歌〉》:“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例句无

3、灯红酒绿

解释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例句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人民不满。(老舍《鼓书艺人》十九)

4、簟纹如水

解释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例句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5、浮瓜沈李

解释指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代指消夏的生活。

出处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亦作“浮瓜沉李”。

例句无

6、汗流浃背

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例句在劳动竞赛中,大家干得汗流浃背。

7、挥汗成雨

解释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例句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

8、挥汗如雨

解释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例句大忙季节,农民们虽然挥汗如雨,却也不肯停止劳动。

9、汗流洽背

解释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例句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

10、汗如雨下

解释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例句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

11、焦金流石

解释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出处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例句无

12、热气腾腾

解释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只见小和用一个小托盘托了几碗盖碗茶,热气腾腾的端过来。”

例句中国是处在大革命中,全中国热气腾腾。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13、铄石流金

解释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例句明 宋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虽经铄石流金之候,未尝离冠衣而处。”

14、烁石流金

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例句无

15、吴牛喘月

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例句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16、夕阳西下

解释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句夕阳西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柳亚子《琵琶湖·杂诗》

17、月黑风高

解释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例句遇上月黑风高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杨朔《秋风萧瑟》)

18、纸醉金迷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出处宋·陶穀《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例句我来到日本不久,听的不多,见的不广,但在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纷乱生活中,有些事物给我的刺激特别深。(杨朔《樱花雨》)

19、众星拱月

解释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出处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在那个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则缀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它的周围又加众星拱月,环绕着好些较小的红宝石。”

例句像众星拱月似的,学生们围在老教授身边,肩膀靠着肩膀,胳膊挽着胳膊。碧野《报晓峰》

20、浃背汗流

解释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例句无

21、流汗浃背

解释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出处宋·无名氏《青琐后集》:“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

例句无

22、赫赫炎炎

解释形容势焰炽盛。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例句乍认是花终不是,跋扈飞扬,赫赫炎炎地。赵朴初《蝶恋花·杨花》词

23、夏日可畏

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例句丰子恺《初冬浴日漫感》:“忽又自笑:‘夏日可畏,冬日可爱,’以及‘团扇弃捐,’乃古之名言,夫人皆知,又何足吃惊?”

24、寒风刺骨

解释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入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

例句阳光充足,照在身上简直有小阳春的感觉,不像三九天日日寒风刺骨,吹得人不敢出门。

25、大汗淋漓

解释淋漓: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1、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2、一种病态的表现,如发烧等病发而引起。

26、月朗星稀

解释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出处 王愿坚《七根火柴》:“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

例句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许多人都在院子里乘凉。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夏夜,我一个人和萤火虫玩着捉迷藏。

27、炎天暑月

解释指炎热的夏天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这八句诗题着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热。”

描写夏天傍晚的风词语:骄阳似火、夏阳酷暑、寒气逼人、烈日炎炎、夏山如碧、海天云蒸、火云如烧、夏树苍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