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桥的历史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桥的历史的成语:翻脸不认人、奋勇前进、逢山开路、过桥抽板、过河拆桥、濠梁之上、河梁携手、架海金梁、敬老怜贫、顺水推船、惜孤念寡、修桥补路、遇水架桥、遇水叠桥

1、逢山开路

解释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例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2、过桥抽板

解释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

例句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3、过河拆桥

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例句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4、濠梁之上

解释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河梁携手

解释河梁:桥。指送别。

出处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6、架海金梁

解释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例句四个将军,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镇边疆。(元·无名氏《岳飞精忠》第四折)

7、敬老怜贫

解释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例句闻知张公艺长者,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出无倚之丧,嫁孤寒之女。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

8、顺水推船

解释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出处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船。”

例句无

9、修桥补路

解释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例句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李永和率领一批后生子,在塅里修桥补路,把洼地填平。”

10、遇水叠桥

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例句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11、遇水架桥

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出处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竞赛》:“他们的劲头都鼓的当当响,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气儿跑步向前。”

例句无

12、翻脸不认人

解释比喻不从长远考虑,稍有矛盾,立刻翻脸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

例句王朔《永失我爱》:“你这人怎么就能红一阵儿白一阵儿,说狠就狠,翻脸不认人,什么揍的?”

13、奋勇前进

解释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例句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三章:“驾驭大清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14、惜孤念寡

解释惜:爱惜。爱怜孤寡

出处元·张廷玉《看钱奴》第一折:“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我可也舍的,则是圣贤可怜见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