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讽刺人自私的文言成语

讽刺人自私的文言成语:滴水不漏、格格不入、漏洞百出、首尾乖互、顺理成章、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言行一致、鬻矛誉盾、自相矛盾、大言不惭、并行不悖、自圆其说

1、并行不悖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处《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例句发展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这是并行不悖。

2、大言不惭

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例句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梁斌《红旗谱》四二)

3、顺理成章

解释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例句事情这样做顺理成章,既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群众的拥护。

4、无懈可击

解释懈:松懈,引伸为漏洞、破绽。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出处《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例句前后不过四五个钟头。却也办得细密周到,无懈可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二回)

5、言行一致

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例句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6、自相矛盾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例句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7、格格不入

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例句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格格不入。(《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8、漏洞百出

解释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出处姚雪垠《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例句他写的文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这能说是一篇好文章吗?

9、天衣无缝

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例句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10、滴水不漏

解释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要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例句峻青《张玉生》:“在那寒风呼啸,滴水不漏的日子里,他两只脚插在冰冷的粪坑里,冻得牙齿得得直打架。

11、自圆其说

解释圆:圆满,周全。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出处以世俗之情遇意外之事,实难自圆其说。 清·方玉润《星烈日记》七十

例句他一再说明,竭力自圆其说。

12、鬻矛誉盾

解释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出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一》

例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盾,两难得而俱售也。”

13、首尾乖互

解释首尾:前后;乖互:相互违背。指前后互相矛盾

出处《宋书·徐湛之传》:“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