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单田芳形容马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单田芳形容马的成语:车水马龙、金戈铁马、老马识途、龙马精神、马到功成、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厉兵秣马、牛头马面、千军万马、青梅竹马、人困马乏、戎马倥偬、声色犬马、天马行空、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信马由缰、心猿意马、一马平川、一马当先、倚马可待、蛛丝马迹、伯乐相马、招兵买马、指鹿为马、走马观花

1、伯乐相马

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例句我们盼望有伯乐相马的机会

2、车水马龙

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例句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3、老马识途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例句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4、厉兵秣马

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5、马到功成

解释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例句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马到功成,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6、牛头马面

解释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例句只是近来常常在梦中,或是在将醒未醒之顷,一阵悚然,从前所怕的牛头马面,都积压了来,都聚围了来。(冰心《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

7、千军万马

解释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例句各方面竟如千军万马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柔石《二月》二四)

8、青梅竹马

解释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例句那少年时期的青梅竹马,在他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啊!(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九章)

9、戎马倥偬

解释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沪渎唱和诗序》:“此番不期而遇于戎马倥偬之中,真喜出望外矣。”

例句然而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10、声色犬马

解释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例句孙犁《谈爱书》:“不用说声色犬马,就是打扑克、下象棋,我也不会。”

11、天马行空

解释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出处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例句这位少年书法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洒自如,犹如天马行空。

12、万马奔腾

解释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例句外面的万马奔腾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他在房里坐不住,便信步走出来。(巴金《家》十三)

13、万马齐喑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出处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例句他的发言把会场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14、心猿意马

解释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例句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15、信马由缰

解释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16、一马平川

解释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出处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例句这里一马平川,连座小山也没有。

17、倚马可待

解释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例句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18、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例句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19、蛛丝马迹

解释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出处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例句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20、走马观花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句马上就进考场了,他只得走马观花地翻了一遍课本。

21、龙马精神

解释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出处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例句见那些大哥哥还在龙马精神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哈欠,悄悄溜了出来。(欧阳山《三家巷》九)

22、马到成功

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例句只要不轻敌,相信你们一定会马到成功。

23、马首是瞻

解释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例句他近一年半以来虽常依大帅之“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帅部将,也不会屈居人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24、马革裹尸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例句◎ 支队长这样阐释任务,定是把张敏带到了古代边塞诗的意境中,那沙碛、冷月、相搏的戟戈、喊风中噼啪作响的战旗……古代军人那种马革裹尸的豪迈的悲怆, ◎ 这让我很为难,也很困惑,我知道祖父这个举动暗示着什么,尽管那时我不过是个孩子,

25、金戈铁马

解释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出处《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26、人困马乏

解释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七回:“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

例句(1)这支部队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已经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了。(2)骑兵部队战斗了一天,已是人困马乏了。

27、一马当先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例句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姚雪垠《李自成》)

28、招兵买马

解释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例句我们人手不足,需要招兵买马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