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同学神态的成语:半信半疑、怅然若失、沉吟不决、从容不迫、抖擞精神、和颜悦色、津津有味、精神抖擞、精神焕发、局促不安、聚精会神、慷慨陈词、老气横秋、眉来眼去、目瞪口呆、气喘吁吁、如痴如狂、若无其事、少气无力、神气十足、神清气朗、似醉如痴、雄姿英发、夷然自若、衣不解带、悠然自得、张口结舌、处之泰然、心不在焉
1、怅然若失解释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例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
2、沉吟不决解释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出处三国·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例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沉吟不决
3、处之泰然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例句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4、和颜悦色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例句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
5、津津有味解释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例句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6、精神抖擞解释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例句我则见玳筵前摆列着英雄辈,一个个精神抖擞。(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7、精神焕发解释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例句在故乡,我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久经战争锻炼的、在任何时候都是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人们。(峻青《故乡杂记》)
8、局促不安解释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例句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9、聚精会神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例句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邹韬奋《经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10、老气横秋解释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例句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
11、气喘吁吁解释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
例句廖二嫂气喘吁吁,脸色铁青,奔到他面前来了。(沙汀《呼嚎》)
12、若无其事解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例句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13、神气十足解释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例句曹禺《不断努力,写更好的作品》:“有些是那些活泼如生,神气十足,使人闭起眼来,仿佛就活在面前。”
14、神清气朗解释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例句无
15、似醉如痴解释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处明·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二折:“着人脑盖天灵碎,唬的他似醉如痴。”
例句无
16、心不在焉解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句讲话时做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柔石《二月》六)
17、雄姿英发解释姿容威武雄壮。
出处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例句想君当年,雄姿英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18、衣不解带解释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仲堪父尝疾患经时,仲堪衣不解带数年。”
例句看见父亲病重,他衣不解带,伏伺十余日,眼见得是不济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19、悠然自得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例句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20、张口结舌解释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例句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21、半信半疑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例句尽管大家都这么说,他还是半信半疑。
22、从容不迫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例句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巴金《家》十五)
23、眉来眼去解释形容用眉眼传情。
出处宋·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例句日渐情熟,眉来眼去,情不能已。(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
24、目瞪口呆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例句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
25、夷然自若解释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出处《魏书·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例句家人进粥曰:“清官亦知有今日耶?”公夷然自若也。清严有禧《漱华随笔·鱼盛二公》
26、抖擞精神解释振作起精神。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例句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27、慷慨陈词解释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陈:陈述;词:言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出处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元丰之末,附丽匪人,自为定策,至造诈以诬首相,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例句元末群盗纵横,时事不堪言矣。诗家慷慨陈词,多衰飒无余地。(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28、如痴如狂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同“如醉如狂”。
出处《孽海花》第七回:“倾城士女如痴如狂,一条七里山塘,停满了画船歌舫,真个靓妆藻野,炫服缛川,好不热闹。”
例句无
29、少气无力解释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爹爹,我在这里哩。’”
例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