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和尚大师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和尚大师的成语:半路修行、不三不四、不僧不俗、大喝一声、当头棒喝、含糊不清、开山祖师、科班出身、老僧入定、六根清净、六根清静、面壁功深、念念有词、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清心寡欲、僧多粥少、天花乱坠、沿门托钵、有声有色、在家出家、半路出家、不伦不类、连续不断

1、不伦不类

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例句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2、不僧不俗

解释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出处《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添了终身?”

例句无

3、当头棒喝

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例句我们应该当头棒喝那些不法分子,立即停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4、开山祖师

解释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出处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例句迨今龙济奉为重开山祖师。(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听经猿记》)

5、科班出身

解释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例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的人越来越多。

6、老僧入定

解释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0回:“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样。”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他却如老僧入定般,闭目养神,心里在一层深一层地盘算。”

7、六根清净

解释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出处隋·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例句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

8、念念有词

解释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例句无

9、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解释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九章:“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王汉元,谅他也上不了外国!”

例句无

10、清心寡欲

解释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例句刘均佐,我奉师父法旨,等你清心寡欲,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

11、僧多粥少

解释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例句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五回:“僧多粥少,稍一不慎,就会惹出祸事。”

12、天花乱坠

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例句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13、沿门托钵

解释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故读者于此等处最要分别,不然则视少陵为随地蓦缘,沿门托钵者流矣。”

例句却说仲勋穷途落魄,流入乞丐道中,终日在街头沿门托钵,到了夜间,就在人家屋檐底下歇宿。(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回)

14、在家出家

解释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出处《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15、半路出家

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

例句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公今度《长短录》)

16、不三不四

解释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例句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17、半路修行

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参见“半路出家”。

例句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明·朱国祯《晚幢小品·俚诗有本》

18、六根清静

解释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出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例句寸草不留,六根清静,与汝剃了,免得争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回)

19、面壁功深

解释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例句你听说达摩老祖面壁功深的故事吗?

20、有声有色

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例句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21、大喝一声

解释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例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

22、含糊不清

解释躲躲闪闪,缺乏明确的表态。模棱两可,暧昧

出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组织直到每个支部的态度都要十分坚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现。”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但做什么生意,这小子一直说得含糊不清。”

形容和尚大师的词语:连续不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