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内心坚决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内心坚决的成语:不可动摇、不拔之志、毫不犹豫、激昂慷慨、截铁斩钉、慷慨激昂、雷厉风行、确乎不拔、生死存亡、毅然决然、应机立断、斩钉截铁、当机立断、坚贞不屈、矢志不渝

1、不拔之志

解释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2、当机立断

解释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例句哥哥,国姓爷就在城下,你应该当机立断。(郭沫若《郑成功》第七章)

3、激昂慷慨

解释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例句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这一顿数落激昂慷慨,义正辞严。”

4、坚贞不屈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例句而那些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为了人民和祖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向往。(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5、截铁斩钉

解释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同“斩钉截铁”。

出处《古尊宿语录》第22卷:“有时截铁斩钉,纪干不可。”

例句无

6、慷慨激昂

解释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例句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慷慨激昂,而且有点口角流沫。(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7、雷厉风行

解释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例句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雷厉风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8、矢志不渝

解释表示永远不变心。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例句高云览《小城春秋》第17章:“她爱的是四敏!矢志不渝的爱着。”

9、毅然决然

解释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例句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回到了祖国。

10、确乎不拔

解释刚强坚决,不可动摇。

出处《易·乾》:“确乎其不可拔。”

例句唐·韩愈《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

11、不可动摇

解释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例句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鲁迅《而已集·革“首领”》)

12、生死存亡

解释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例句亲承懿旨到西宫,生死存亡掌握中。(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13、斩钉截铁

解释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例句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14、应机立断

解释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例句明·方孝孺《送河南佥事汤侯序》:“遇事敏决而应机立断,执理坚确而奋起勇决。”

15、毫不犹豫

解释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3章:“他自己可以毫不犹豫地一口否定这无法无天的行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