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成语

一、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头悬梁 锥刺股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等等

二、初一历史说出下列成语典故反映的历史事件、从下列成语故事中找历...

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 )
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 )
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
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
75、杀妻救将(吴起)76、前倨后恭(苏秦)
77、不学无术(霍光) 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81、东施效颦(东施)82、老骥伏枥(曹操)
83、有勇无谋(吕布)84、阮囊羞涩(阮孚)
85、枕戈待旦(刘琨)86、奇货可居(吕不韦)
87、拔山盖世(项羽)88、侧目而视(苏秦)
89、庖丁解牛 (庖丁) 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机妙算(诸葛亮)
93、笔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韩信)
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96、焚书坑儒(秦始皇)
97、囊萤映雪(车胤、孙康)9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99、路人皆知(司马昭)100、百步穿杨(养由基)

三、在成语里面有很多包含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四、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想了半天才想出来的,可不是网上随便复制的
神话时期: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夏商:助纣为虐,酒池肉林
西周:数典忘祖,一鸣惊人(春秋)
战国:朝秦暮楚,围魏救赵,秦晋之好
秦:焚书坑儒,揭竿而起(秦末)
汉:楚河汉界,夜郎自大(汉武帝时)
三国: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两晋:过江之鲫,新亭对泣
南北朝: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很多来源佛教的成语都出自此时期

希望有点帮助吧,打这么多挺累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