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二、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
乱。生产相对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生活资料来说,是相对
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
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
也曾出现过社会经济的极大恐慌和混乱,但那是一种生产严重不足的危
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
已经存在了。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
成了现实性。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10年
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故称作周期性的经济危
机。后来,还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
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本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
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
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3卷第313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企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地加强了,整个社会生产结成一个统一的
有机体。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而由社会统一管理生
产。但是,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存在,生产过程由资本家私
人管理,这就把整个社会生产的联系割裂开来,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
多少,由一个企业的资本家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无政府状态。
个别企业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上述情况使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
系失调,特别是生产和需要的比例关系失调,这种比例失调以尖锐的形式
爆发出来,就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表现
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断改进技术和扩大生产
规模,产品越来越多。但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的购买力相对缩小。
这一矛盾是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马克思指出:“一切真
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
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卷第548页)。经济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表明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危机的加深和日益
频繁,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愈来愈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
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
历史地位,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
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
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
883页)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它必然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
势。在规定了垄断价格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的动因,就会在相当程度上消
失,而且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随着垄断统治的加强以及由此而产
生的寄生性或腐朽性的加深,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
从竞争变为垄断,使生产社会化有了巨大的发展,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资料
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
不相适应的外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在帝国主义时
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矛盾空前激化。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
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了。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和不断
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榨取超额利润,由于工人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
采取了一些改良主义措施,无产阶级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
善。但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加强了,剥削率大大提高,资产阶级
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比资本主义上升阶段高得多。其次,帝国主
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
义统治。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取得独立,
但这些不发达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经济文化落后,并未因
政治上的独立而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仍以各种形式,保留其在原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特权,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通过贸易和资本输出,控制这些
国家的经济命脉,加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和政治渗透,使矛盾进一
步尖锐化。最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化。帝国主义各国经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垄断资本主义在全
世界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斗争,是无法调和的,
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本世纪已经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三大矛盾的尖锐化,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日益成熟。这一切表明,垄断资本的统治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帝
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
夜。但是,列宁又指出:“帝国主义是衰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衰朽的资本主
义,是垂死的但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
卷第479页)“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
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
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列宁全集》
中文第2版第27卷第436页)
三、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体现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这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下。各生产厂家为了促销,发明出“分期付款”的销售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造成经济上出现“虚假繁荣”,而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从而使“产销矛盾”异常尖锐。
这个事件说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假如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运用计划和市场共同调节的作用,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四、用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3.其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