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令人惊奇的成语:不可思议、瞠目结舌、大吃一惊、大惊失色、惊恐万状、惊慌失措、惊魂未定、目瞪口呆、舌桥不下、失惊打怪、提心吊胆、望洋兴叹、咂嘴弄舌、大惊小怪
1、不可思议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处《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例句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议。(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2、瞠目结舌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例句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邹韬奋《经历》)
3、大惊失色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例句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4、大惊小怪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例句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5、惊魂未定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例句他惊魂未定地诉说着刚才目睹的可怕情景。
6、惊恐万状解释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例句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7、失惊打怪解释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形容大惊小怪。
出处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三折:“猛抬头观觑了失惊打怪,原来是匾金环故人犹在。”
例句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你家莫不有甚事,这般失惊打怪?”
8、舌桥不下解释形容惊讶的神态。
例句无
9、提心吊胆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例句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0、望洋兴叹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例句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11、咂嘴弄舌解释形容贪馋的样子。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例句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12、目瞪口呆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例句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
13、惊慌失措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14、大吃一惊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例句1. 实验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2. 那份名单有时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3. 战争结束后,埃尔德里奇兄弟免不了大吃一惊。
4. 但这让许多物理学家们大吃一惊。
5. 这些转变可能真的会让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