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顾眼前的利益经典成语:爱鹤失众、不务正业、不留余地、得过且过、发屋求狸、焚林而狩、焚薮而田、焚林而田、苟且偷安、涸泽而渔、竭泽而渔、竭泽焚薮、掘室求鼠、疗疮剜肉、杀鸡取卵、为天下笑、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1、不留余地解释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例句(1)这个人做事太绝,一点也不留余地。(2)这项规定非常严格,一点儿也不留余地。
2、得不偿失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例句饶鸿生在精养轩虽化了几十块冤枉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古典,不能说得不偿失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
3、得过且过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例句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一回)
4、发屋求狸解释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例句无
5、焚薮而田解释薮,林薮。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例句无
6、焚林而狩解释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例句无
7、焚林而田解释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例句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经训》
8、苟且偷安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例句南宋覆灭,显然是统治者苟且偷安、自取灭亡的结果。
9、涸泽而渔解释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例句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宋书·袁淑传》
10、竭泽而渔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例句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11、竭泽焚薮解释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12、掘室求鼠解释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13、杀鸡取卵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伊索寓言》
例句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14、因小失大解释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例句他因小失大,为了多赚一点钱,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15、不务正业解释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例句在那时候他们是被骂为不务正业的青年,但没人知道当时的社会已无青年们可务的正业。(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16、疗疮剜肉解释挖身上的肉来医治伤口。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
例句无
17、爱鹤失众解释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例句你听说过“爱鹤失众”的故事吗?
只顾眼前的利益经典词语:为天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