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攀岩哲理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攀岩哲理的成语:跋山涉水、登山越岭、登高望远、翻山越岭、飞檐走壁、困兽犹斗、目光远大、攀藤附葛、攀蟾折桂、攀高结贵、如履平地、登峰造极

1、跋山涉水

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例句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2、登峰造极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例句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3、登高望远

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例句郁达夫《住所的话》:“房子亦不必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

4、登山越岭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例句无

5、翻山越岭

解释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例句他们几个掉队了,只得昼夜赶路,翻山越岭,寻找大部队。

6、飞檐走壁

解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例句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九章:“这班人还会飞檐走壁呀!”

7、困兽犹斗

解释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呼?”

例句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8、攀高结贵

解释指攀附结交高贵的人。同“攀高接贵”。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例句这老小子,专爱攀高结贵,是把拍马屁的好手!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

9、攀蟾折桂

解释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傲的是攀蟾折桂手,你敬的是闭月羞花貌。”

例句无

10、攀藤附葛

解释攀附着藤葛前进。极言道路艰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解宝领一支军,攀藤附葛,爬山越岭。”

例句无

11、如履平地

解释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唐·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例句一个最勇敢的叫徐骧,生的矮小精悍,膂力过人,跳山越涧,如履平地。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12、目光远大

解释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出处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例句他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