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恍然大悟的成语:大彻大悟、幡然悔悟、恍然大悟、豁然大悟、豁然贯通、豁然开朗、豁然省悟、开雾睹天、茅塞顿开、如梦初醒、一闻千悟、顿开茅塞
1、大彻大悟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彻大悟了不是?”
例句这一回,得看你是不是大彻大悟,决心离开下流社会,迈步走进上流社会了。(欧阳山《苦斗》四三)
2、顿开茅塞解释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例句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象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3、幡然悔悟解释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例句他苦口婆心地劝解终使他幡然悔悟,及时回头。
4、恍然大悟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例句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5、豁然贯通解释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例句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同志们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6、豁然开朗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7、豁然大悟解释形容彻底晓悟。
出处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例句无
8、开雾睹天解释比喻使人豁然开朗。
出处汉·徐干《中论·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例句北周·宇文迥《序》:“夜不离阁,无愧于黄香;开雾睹天,有同于乐广。”
9、茅塞顿开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例句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10、豁然省悟解释形容彻底晓悟。同“豁然大悟”。
出处《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例句武帝(梁武帝)道:‘卿言深透禅机,使朕豁然省悟。’《禅真逸史》第二回
11、一闻千悟解释形容悟性极高。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出处《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例句上上根人,一闻千悟。宋·杨杰《宗镜录》卷二
12、如梦初醒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例句看了这封信,他才如梦初醒,方知自己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