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夏日酷暑的成语:沉李浮瓜、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大汗涔涔、大汗淋漓、汗如雨下、汗流洽背、汗流浃背、赫赫炎炎、挥汗成雨、挥汗如雨、火伞高张、浃背汗流、焦金流石、皎阳似火、颗粒无收、连衽成帷、流汗浃背、切切实实、热气腾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烁石流金、铄石流金、死气沉沉、万马奔腾、夏日可畏、炎天暑月、骄阳似火、夏阳酷暑、…
1、沉李浮瓜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例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7回:“不一时冰盆内沉李浮瓜,凉亭上偎红倚翠。”
2、汗流浃背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例句在劳动竞赛中,大家干得汗流浃背。
3、挥汗成雨解释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例句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
4、挥汗如雨解释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例句大忙季节,农民们虽然挥汗如雨,却也不肯停止劳动。
5、汗流洽背解释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例句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
6、汗如雨下解释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例句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
7、焦金流石解释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出处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例句无
8、连衽成帷解释衣襟相接而成帷帐。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例句无
9、热火朝天解释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例句但这几天热火朝天的参军运动,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
10、热气腾腾解释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只见小和用一个小托盘托了几碗盖碗茶,热气腾腾的端过来。”
例句中国是处在大革命中,全中国热气腾腾。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11、铄石流金解释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例句明 宋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虽经铄石流金之候,未尝离冠衣而处。”
12、烁石流金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例句无
13、万马奔腾解释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例句外面的万马奔腾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他在房里坐不住,便信步走出来。(巴金《家》十三)
14、赤地千里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例句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15、寸草不生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例句在浩荡的死海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
16、浃背汗流解释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例句无
17、流汗浃背解释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出处宋·无名氏《青琐后集》:“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
例句无
18、火伞高张解释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19、赫赫炎炎解释形容势焰炽盛。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例句乍认是花终不是,跋扈飞扬,赫赫炎炎地。赵朴初《蝶恋花·杨花》词
20、皎阳似火解释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21、颗粒无收解释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
例句无
22、死气沉沉解释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例句我要是能把他拖出那死气沉沉的顽固家庭,送去参了军,他不就变好啦!(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23、夏日可畏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例句丰子恺《初冬浴日漫感》:“忽又自笑:‘夏日可畏,冬日可爱,’以及‘团扇弃捐,’乃古之名言,夫人皆知,又何足吃惊?”
24、如火如荼解释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处《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例句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巴金《家》六)
25、大汗淋漓解释淋漓: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1、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2、一种病态的表现,如发烧等病发而引起。
26、切切实实解释踏踏实实,确实具体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七回:“你来倒是切切实实的做两首罢!”
例句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7、炎天暑月解释指炎热的夏天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这八句诗题着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热。”
形容夏日酷暑的词语:大汗涔涔、骄阳似火、夏阳酷暑、烈日炎炎、夏山如碧、海天云蒸、火云如烧、夏树苍翠
词语解释
1、大汗涔涔: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