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吓了一跳的成语:瞠目结舌、大吃一惊、话言话语、话中带刺、话里有刺、话里带刺、恍然大悟、惊愕失色、惊慌失措、毛骨悚然、面如土色、目瞪口呆、屁滚尿流、万事皆休、敦煌变文
1、瞠目结舌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例句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邹韬奋《经历》)
2、恍然大悟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例句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3、话里带刺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
出处范乃仲《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升级一听,话里带刺,来者不善。”
例句无
4、话里有刺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郭全海听见话里有刺,把筷子放下,但还是按下心头的火。”
例句无
5、话言话语解释犹谈话。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并且话言话语间,很不满意郭振山。”
例句无
6、惊愕失色解释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例句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得惊愕失色,泪落不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
7、屁滚尿流解释形容惊慌或欣喜到极点。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
例句在朱德委员长的指挥下,我军直捣敌人老营,直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屁滚尿流。
8、毛骨悚然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例句黑夜一个人走在荒凉的原野上,忽而传来什么动物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9、面如土色解释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关联主:“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
例句妹妹十分胆小,会被一只虫子吓得面如土色。
10、目瞪口呆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例句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
11、话中带刺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因此待亲家母面上冷落,话中带刺。”
例句他话中带刺,出口伤人。
12、惊慌失措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13、大吃一惊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例句1. 实验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2. 那份名单有时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3. 战争结束后,埃尔德里奇兄弟免不了大吃一惊。
4. 但这让许多物理学家们大吃一惊。
5. 这些转变可能真的会让人大吃一惊。
解释万:概数,多;万事:一切事情;休:休停。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4回:“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伙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
例句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拿出钱来,万事皆休,若再有个‘不’字,打下你们半截来!”
描写吓了一跳的词语:敦煌变文
词语解释
1、敦煌变文: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