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陪伴孩子的成语:阿家阿翁、寸步不离、恩逾慈母、寒泉之思、画荻教子、孟母三迁、母慈子孝、母以子贵、情投意合、如丧考妣、如影随形、施衿结褵、贤妻良母、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兄友弟恭、亦步亦趋、曾母投杼
1、恩逾慈母解释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处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2、寒泉之思解释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例句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3、母慈子孝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例句无
4、施衿结褵解释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出处语出《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例句施衿结褵,虔恭中馈。晋张华《女史箴》
5、相亲相爱解释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例句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
6、形影不离解释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例句他们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7、亦步亦趋解释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例句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8、曾母投杼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例句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9、寸步不离解释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例句他家女孩儿韩爱姐,逐日上去答应老太太,寸步不离,要一奉十,拣口儿吃用,换套穿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一回)
10、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例句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11、母以子贵解释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例句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12、情投意合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例句我们相聚既久,情投意合,岂不知远别为悲?(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13、兄友弟恭解释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例句无
14、阿家阿翁解释阿:名词的前缀。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一:“郭暖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尚父拘暖,自诣朝童结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例句无
15、画荻教子解释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例句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16、贤妻良母解释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出处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例句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鲁迅《坟·寡妇主义》)
17、如丧考妣解释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例句1. 那小鲍等连连点头,如丧考妣。
2. 两星期以前那种如丧考妣地急着要谈判的神气,再也不见了。
解释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例句秦牧《艺海拾贝 并蒂莲的美感》:“如果以为如影随形、双双不离的东西就一定能引起人们关于纯洁坚贞爱情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