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描写意境的成语:残花败柳、浮生若梦、国色天香、海纳百川、红袖添香、火树银花、婆娑起舞、倾国倾城、书香门第、似水柔情、似水流年、痛定思痛、物是人非、一叶知秋、一尘不染、云淡风轻、相濡以沫
1、残花败柳解释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例句王朔《过把瘾就死》:“她如今也是残花败柳了,刚离了婚,也不那么清高了。”
2、浮生若梦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例句丰子恺《梦耶真耶》:“人在现世常把现世当作梦一样看待,所以有‘浮生若梦’的老话。”
3、国色天香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例句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虽非国色天香,却是斌斌儒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4、海纳百川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5、火树银花解释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例句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柳亚子《浣溪沙》词)
6、婆娑起舞解释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出处《尔雅》:“婆娑,舞也。”
例句操场上很多同学在婆娑起舞,坚持晨练
7、倾国倾城解释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例句一个太真妃倾国倾城。(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
8、书香门第解释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例句她每天一想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哥哥是个举人,却落入贼人之手,已够丢尽了祖宗的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9、似水流年解释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例句青春岁月似水流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段时光。
10、痛定思痛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例句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物是人非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例句海岩《死于青春》:“物是人非,悲从中来。”
12、相濡以沫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例句(1)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互相帮助,相濡以沫,才能渡过难关。(2)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常常互相帮助,相濡以沫。
13、一叶知秋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看到梨枣,人们便有‘一叶知秋’之感。”
14、一尘不染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例句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15、云淡风轻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例句无
16、红袖添香解释红袖:指女子的艳色衣裳。指美女伴读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从此绿鬟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古龙描写意境的词语:似水柔情
词语解释
1、似水柔情: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