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中国人自己不要,日本却如获至宝的两本书是什么?

一、中国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最早评论的两本书是什么

东倭考,日本近事纪

二、魏源翻译的《海国图志》,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却改变了东亚的格...

《海国图志》的出现,为日本维新变革人士擦亮了眼睛。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另一位维新志士横井小楠,也是在读了《海国图志》后得到了启发,与佐久间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开国论”的思想。他们在吸收归纳《海国图志》的精髓后指出,日本发展之路必是“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

日本的维新派人士认为,《海国图志》的核心内容是“制夷”,“制夷”的核心思想是“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唯有“师夷之长技”才能抵制其殖民扩张。要做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不仅要发展本国的工业,开展对等的对外贸易,更重要的是推行民主制度,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作品赏析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开始在中国介绍有关世界历史的知识。司马迁以后,历代正史多立有外国传,但这些记载大多集中于中国边境的国家。

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莹撰成的《康輶纪行》。《四洲志》纯是一部译作,而《康輶纪行》系合日记杂录而成。而《海国图志》,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被誉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国图志

三、鲁迅说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外国人拿去航海,中国人却拿着看风水...

书名:海国图志
ISBN:753481719
作者:魏源著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定价:21
页数:474
出版日期:1999-1-1
版次:
开本:32开
包装:
简介:鸦片战争的硝烟卷走了自视为天朝大国臣民的美感觉;夷人的坚船利炮刺激着清醒的爱国者,去考虑御侮之道。林则徐的密友魏源慨然承担了林氏未完的事业,博采旁搜、钩稽贯穿,终于完成了《海国图志》这部在当时中国和亚洲划时代的世界史地巨著,成为当时东方各国人民了解西方和抵抗西方的第一流的宝贵典籍。本书采用光绪六年的百卷本,有选择地做了删节,并进行了重新标点和注解。为使读者了解本书的全貌,整理者在原著前列有详细的导读文字,同时在附录部分录有《海国图志》百卷本目录总览、《海国图志》主要研究论文目录、著作举要等内容。

目录:
醒狮丛书总序
魏源与《海国图志》
一 筹海篇
二 东南洋
三 西南洋
四 各国回教总考
五 大西洋
六 北洋
七 外大西洋
八 国地总论
九 夷情备采
十 西洋器艺杂述

购买地址: http://.cn/

四、《海国图志》对日本的开国及维新的影响

有一本是《王阳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