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记忆力不好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记忆力不好的成语:聪明才智、触类旁通、丢三忘四、丢三拉四、过目成诵、过目不忘、虎头蛇尾、精明强干、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十行俱下、说东忘西、头角峥嵘、闻一知十、言帚忘笤、博闻强记、丢三落四、一目十行

1、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句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2、触类旁通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例句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3、丢三落四

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例句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做事常常丢三落四,年轻人应体谅。

4、过目不忘

解释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例句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5、过目成诵

解释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例句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6、虎头蛇尾

解释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例句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虎头蛇尾”。(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记》)

7、精明强干

解释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承辉这个人,甚是精明强干。”

例句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8、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例句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9、融会贯通

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例句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10、十行俱下

解释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例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

11、头角峥嵘

解释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

例句那时头角峥嵘际,搅海翻江上九天。(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

12、闻一知十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例句许地山《玉官》:“她每是讲头解尾,闻一知十。”

13、一目十行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例句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14、聪明才智

解释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例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后天逐渐培养出来的。

15、丢三拉四

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出处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老是这样丢三拉四,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例句无

16、丢三忘四

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例句她经常丢三忘四,打坏东西,青稞在锅里炒糊了,牛乳挤不干净,甚至割着草会把刀丢了。刘克《央金》

17、说东忘西

解释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出处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

描写记忆力不好的词语:言帚忘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