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表达博爱世界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表达博爱世界的成语:大公至正、大公无私、光明正大、救死扶伤、慷慨解囊、乐善好施、舍己救人、天下为公、先忧后乐、与人为善、大义凛然、助人为乐、高瞻远瞩、尽善尽美

1、大公无私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例句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2、大义凛然

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例句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3、光明正大

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例句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4、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例句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唐·韩愈《与崔群书》)

5、救死扶伤

解释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例句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救死扶伤,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6、慷慨解囊

解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例句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7、乐善好施

解释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例句宋湜懿文多识,名动人主,至与李沅同命。虽去沅远甚,然乐善好施,士类归之,亦可尚也。(《宋史·陈彭年传论》)

8、舍己救人

解释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例句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舍己救人,人家是哪来的这股子勇敢劲?”

9、天下为公

解释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例句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10、先忧后乐

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世者后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句你先忧后乐师忠彦,由义居仁效昔贤。(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

11、高瞻远瞩

解释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例句他们的切身的问题,也使他们无暇去高瞻远瞩的去关心与分析世界问题。(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12、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例句想你们教士也是与人为善,断不肯叫我为难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13、助人为乐

解释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例句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和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

14、大公至正

解释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