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鹤立鸡群.这个典故最早是拿来形容谁的?
成语“鹤立鸡群”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最早用来形容男子的仪表才能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 释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 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二、鹤立鸡群成语主人公
鹤立鸡群的主人公:嵇绍
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汉语成语。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语出《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戴逵 《竹林七贤论》:“ 嵇绍 入 洛 ,或谓 王戎 曰:‘昨於稠人中始见 嵇绍 ,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羣。’”
三、“鹤立鸡群”这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一次他跟着皇帝出去打仗,结果被敌人包围,其他人都只顾自己逃命只有嵇绍,保护皇帝勇敢地杀出了重围。大家都觉得他是个英雄。嵇绍的身材高大,一次,他上朝时,有人称赞他:“他是那么高大神奇,就像一只鹤站在一大群鸡中间!
四、鹤立鸡群的意思及故事 鹤立鸡群的主人公是谁
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 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例 句
1. 把她比方成~也许并不确切,实在说,她是端坐在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近义词鹤行鸡群 一枝独秀 卓乎不群 金鸡独立 庸中佼佼 卓尔不群 超群绝伦独占鳌头 出人头地 卓立鸡群 出类拔萃 首屈一指 鹿伏鹤行 卓绝群伦佼佼不群
反义词相形见绌 滥竽充数 凡桃俗李 碌碌无能
鹤立鸡群典故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晋惠帝时侍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
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
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