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事物蕴含的道理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事物蕴含的道理的成语:道听途说、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画蛇添足、见贤思齐、买椟还珠、黔驴技穷、三人成虎、生搬硬套、守株待兔、水滴石穿、亡羊补牢、畏首畏尾、向阳花木、愚公移山、朝三暮四、自相矛盾、拔苗助长、班门弄斧、掩耳盗铃、叶公好龙、择善而从

1、拔苗助长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例句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2、班门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例句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3、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例句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4、东施效颦

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例句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5、邯郸学步

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例句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邯郸学步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6、见贤思齐

解释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例句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

7、黔驴技穷

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例句他们不过是黔驴技穷,想求个活命罢了。(陈立德《前驱》三十八)

8、三人成虎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例句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9、生搬硬套

解释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出处《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例句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且不可生搬硬套。

10、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句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11、亡羊补牢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句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12、畏首畏尾

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例句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畏首畏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13、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例句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14、叶公好龙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

15、愚公移山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例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16、自相矛盾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例句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17、买椟还珠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例句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18、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例句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19、水滴石穿

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例句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

20、择善而从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句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老舍《张自忠·剧中重要人物说明》)

21、朝三暮四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例句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鲁迅《坟·灯下漫笔》)

事物蕴含的道理的词语:向阳花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