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人瘦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搞笑

形容人瘦的成语搞笑:肥头大耳、骨瘦如柴、鸡骨支床、尖嘴猴腮、面有菜色、面黄肌瘦、缺衣少食、人比黄花瘦、容光焕发、弱不胜衣、瘦骨嶙峋、瘦骨伶仃、形容枯槁、形如枯槁

1、肥头大耳

解释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例句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得肥头大耳。(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

2、骨瘦如柴

解释形容消瘦到极点。

出处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例句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3、鸡骨支床

解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例句积数日,鸡骨支床,较前尤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

4、尖嘴猴腮

解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例句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5、缺衣少食

解释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出处明李贽《焚书·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例句无

6、容光焕发

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例句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方纪《歌声和笛音》)

7、弱不胜衣

解释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出处《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例句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8、瘦骨嶙峋

解释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例句这次,这只瘦骨嶙峋的黑狗的干嗥竟然使形神枯槁的老马也竖了一下耳朵。王蒙《杂色》

9、瘦骨伶仃

解释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亦作“瘦骨零丁”。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

例句尤其是那些和善得很的,又加上瘦骨伶仃;吹口气就会跌倒似的,那简直干不了。叶圣陶《夜》

10、形容枯槁

解释枯槁:枯萎,枯干。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

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例句无

11、面黄肌瘦

解释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例句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回)

12、面有菜色

解释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例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5章:“饱一餐,饿两顿,人人面有菜色。”

形容人瘦的词语搞笑:人比黄花瘦、形如枯槁

词语解释

1、人比黄花瘦:黄花:指菊花。人比菊花还要瘦弱。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