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土地的成语:凹凸不平、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膏腴之壤、金城千里、骈肩累迹、崎岖不平、千里无烟、穷乡僻壤、沃壤千里、沃野千里、一望无际、一马平川、郁郁苍苍、瞻望咨嗟、地大物博、肥田沃地
1、地大物博解释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例句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
2、金城千里解释指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虽复舳舻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例句秦地最胜,无如咸阳,被山带河,金城千里。《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3、骈肩累迹解释骈:两物并列;累:重迭;迹:脚印。肩并肩,脚印合脚印。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例句无
4、沃野千里解释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出处《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例句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5、一马平川解释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出处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例句这里一马平川,连座小山也没有。
6、一望无际解释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例句蒙古族骑士们像雄鹰一样,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7、瞻望咨嗟解释咨嗟:赞叹。左顾右看,不停地赞美。形容感触颇深。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例句无
8、赤地千里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例句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9、寸草不生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例句在浩荡的死海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
10、穷乡僻壤解释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例句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
11、千里无烟解释指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
例句无
12、郁郁苍苍解释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例句左后方也有一座郁郁苍苍的高山。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一章
13、凹凸不平解释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出处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14、膏腴之壤解释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15、肥田沃地解释肥沃的土地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
16、崎岖不平解释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例句郁达夫《杭江小历纪程》:“路虽则崎岖不平,但风景却同嚼蔗近根时一样,渐渐地加上了甜味。”
关于描写土地的词语:沃壤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