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描写跳绳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描写跳绳的成语:急风暴雨、精神抖擞、科班出身、目不暇接、翩翩起舞、如鱼得水、上下翻腾、腾云驾雾、拖拖拉拉、眼疾手快、遥遥领先、意思意思、不甘示弱、不约而同、一气呵成、身手敏捷、技高一筹

1、不甘示弱

解释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例句台下有人骂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我的第一个师父》)

2、不约而同

解释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例句中军元帅栾书,不约而同,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3、急风暴雨

解释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例句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精神抖擞

解释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例句我则见玳筵前摆列着英雄辈,一个个精神抖擞。(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5、科班出身

解释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例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的人越来越多。

6、遥遥领先

解释远远地走在最前面(多指成绩、比赛等)。

出处罗来勇《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我们的声誉就是实力——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工艺。”

例句我们的队员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一路遥遥领先到了终点。

7、一气呵成

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例句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

8、眼疾手快

解释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例句走在他旁边的郭根泉眼疾手快,一把将它抱住。袁静《伏虎记》第十四回

9、目不暇接

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句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10、腾云驾雾

解释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

例句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11、翩翩起舞

解释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出处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例句音乐响起,青年们纷纷走入舞池,一对对恋人翩翩起舞。

12、如鱼得水

解释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例句1. 他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如鱼得水。
2. 但却让我如鱼得水想知道为什么吗?
3. 万斯在这种地方如鱼得水,就像赫斯渥从前一样。
4. 他兴致勃勃,一举一动都如鱼得水。
5. 一到了水中,澳大利亚游泳选手就如鱼得水。

13、拖拖拉拉

解释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例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14、意思意思

解释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例句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置了房置了地娶了我奶奶意思意思,不为别的就为看上了我奶奶肚里有我爸。”

关于描写跳绳的词语:上下翻腾、身手敏捷、技高一筹

词语解释

1、上下翻腾:使上升又落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