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培养人才的成语:百年树人、不堪造就、长久之计、果行育德、名师出高徒、孺子可教、十年生聚、桃李满天下、兴观群怨、朽木粪墙、熏陶成性、鸦巢生凤、报仇雪耻、伯乐相马
1、百年树人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句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2、伯乐相马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例句我们盼望有伯乐相马的机会
3、不堪造就解释指没有培养前途。
出处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例句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茅盾《蚀·追求》八)
4、报仇雪耻解释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出处《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琼英,素有报仇雪耻之志。”
例句虽然报仇雪耻,从来不曾放在考虑之列;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兔先生却是明白的。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
5、果行育德解释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例句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果行育德,孰大于是!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
6、十年生聚解释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出处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
例句这个倍受战火摧残的小国,的确需要十年生聚,才能谈到复国。
7、朽木粪墙解释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句金·王若虚《辨惑》:“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墙之喻。”
8、熏陶成性解释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出处《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9、名师出高徒解释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出处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例句冰心《新春寄语》:“名师出高徒,教师们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能当个人才来使。”
10、桃李满天下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例句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11、鸦巢生凤解释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例句无
12、长久之计解释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
出处《战国策·赵策》:“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汉书·元帝纪》:“东垂被虐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长久之计。”
例句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13、兴观群怨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例句无
14、孺子可教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例句钱钟书《围城》:“你这话给我父亲听见,该说‘孺子可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