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齐天大圣的成语:称心如意、海底捞针、火眼金睛、尖嘴猴腮、沐猴而冠、七十二变、神出鬼没、神通广大、十万八千里、手到擒来、腾云驾雾、土龙沐猴、原形毕露、千变万化
1、海底捞针解释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例句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2、火眼金睛解释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例句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
3、尖嘴猴腮解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例句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4、千变万化解释形容变化极多。
出处《列子·周穆王》:“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史记·贾谊列传》:“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例句官场中的事,千变万化,那里说得定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5、神出鬼没解释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例句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日本鬼子魂飞魄散。
6、神通广大解释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例句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
7、十万八千里解释形容相距极远。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例句丁玲《过年》:“说是从孙悟空那里学来的跟斗,一下可以翻过十万八千里。”
8、手到擒来解释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例句这事交给他去办肯定会手到擒来。
9、土龙沐猴解释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出处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例句无
10、原形毕露解释原形:原来的形状;毕:完全。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例句白纸黑字,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原形毕露,看它往哪里逃遁呵!(何其芳《理性与历史》)
11、沐猴而冠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例句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12、腾云驾雾解释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
例句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13、称心如意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例句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14、七十二变解释变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出处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
例句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本领,你比他更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