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和父爱的成语大全:哀哀父母、重生父母、寸草春晖、断织之诫、恩同父母、恩逾慈母、父母恩勤、含辛茹苦、寒泉之思、昊天罔极、和蔼可亲、画荻丸熊、画荻教子、画荻和丸、老牛舐犊、孟母三迁、三迁之教、升堂拜母、体贴入微、无微不至、咽苦吐甘、爷羹娘饭、衣食父母、曾母投杼、再生父母
1、哀哀父母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例句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2、恩逾慈母解释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处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3、恩同父母解释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例句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4、寒泉之思解释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例句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5、含辛茹苦解释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出处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例句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茅盾《一个女性》)
6、昊天罔极解释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例句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这昊天罔极之恩,无从补报万一,思之真是令人愧恨欲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7、和蔼可亲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例句假若有人愿意来看他,他是个顶和蔼可亲的人。(老舍《四世同堂》二)
8、画荻和丸解释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出处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要写母爱,在儿女小的时候容易表现,如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
例句无
9、老牛舐犊解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例句老牛舐犊,情所难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10、升堂拜母解释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11、三迁之教解释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例句无
12、体贴入微解释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例句(1)护士小王对病人热情诚恳,体贴入微,病房里没有人不称赞她。(2)李老师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对学生体贴入微。
13、衣食父母解释指生活所依赖的人。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例句农民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盼望农民有钱就像他们盼望自己一样。
14、咽苦吐甘解释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七》:“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例句想着他咽苦吐甘,偎干就湿,怎生抬举。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
15、爷羹娘饭解释指在父母的庇荫下生活。同“爷饭娘羹”。
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生下来便落在那爷羹娘饭长生运。”
例句那个是欺家的泼面东西,见成吃着爷羹娘饭,又要偷家理财物,是也不是?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
16、再生父母解释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例句他认为党是他的再生父母
17、曾母投杼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例句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18、重生父母解释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四本一五出:“重生父母,再长爹娘。”
例句某一家骨肉皆足下所再造,虽重生父母不及此恩。”(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
19、寸草春晖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例句(1)对祖国母亲,我们总怀有寸草春晖之情。(2)我是党培养的大学生,我对党总有股寸草春晖之情。
20、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例句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21、断织之诫解释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22、父母恩勤解释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例句父母恩勤,养我身兮。(明·归有光《招张贞女辞》)
23、画荻教子解释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例句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24、画荻丸熊解释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和丸?”
例句无
25、无微不至解释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例句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曲波《林海雪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