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一、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手指的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详细的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明了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课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观点。

3、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扩展资料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顗”。后改为“子恺”(“恺”与“顗”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参考资料:手指-百度百科

二、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手指》可分为几段,段意谁有

1、堂皇: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2、养尊处优: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原文节选: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身材矮而,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

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此文出自光绪·丰子恺《手指》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手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篇课文详细描述了五根手指,说明五根手指虽各有所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从而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作者简介: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期间丰子恺来五通桥卖画,结识指点李道熙。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

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三、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多音字:

1、喷

(pēn)喷洒

(pèn)喷香

2、薄

(báo)薄片

(bó)薄弱

(bò)薄荷

近义词:

姿态——姿势        

窈窕——苗条

机敏——机灵、机智

消受——享受 

堂皇——气派

扶衬——帮助

薄弱——单薄 

秀丽——秀美

渺小——微小 

附庸——附属 

差异——差别

复杂——繁杂

反义词:

渺小——伟大

薄弱——坚强、雄厚、结实

养尊处优——含辛茹苦 

机敏——迟钝

团结一致——四分五裂

强硬——软弱

中心思想:

《手指》详细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说明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个有所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从而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扩展资料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手指

四、6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手指》中,中指那段的“堂皇”和“养尊处优...

大拇指:缺点:矮而肥,构造简单,优点:最能吃苦
食指:缺点:不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曲线.优点:做事机敏
中指;优点:相貌堂皇.养尊处优,缺点:做事不出力
无名指和小指;优点:体态秀丽可爱,缺点:能力薄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