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字迹好的唯美成语:矫若惊龙、力透纸背、龙蛇飞动、龙飞凤舞、鸾飘凤泊、入木三分、铁画银钩、行云流水、颜筋柳骨、游云惊龙、笔走龙蛇
1、矫若惊龙解释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例句人们夸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
2、力透纸背解释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例句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3、行云流水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例句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4、颜筋柳骨解释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出处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例句元·关汉卿《普天乐·喜得家书》:“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颜筋柳骨,献之、羲之。”
5、游云惊龙解释形容书法精妙。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6、龙飞凤舞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例句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大屏,草书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7、龙蛇飞动解释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出处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例句道士卷起袍口,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在照壁上龙蛇飞动,挥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七回)
8、铁画银钩解释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处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例句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9、笔走龙蛇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例句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10、鸾飘凤泊解释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出处唐·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例句鸾飘凤泊蟠银钩。(宋·杨万里《东坡真迹》诗)
11、入木三分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例句1. 脆弱的声音,悲伤的眼神,他都演的入木三分。
2. 他没有一个句子能象拉布吕耶尔的许多句子那样余音回荡,入木三分。
3. 他的许多话都是这样犀利有力、冷嘲热讽,既入木三分,又看似愚钝。
4. 他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