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比喻说明事情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比喻说明事情的成语:呆若木鸡、胆小如鼠、口若悬河、冷若冰霜、门庭若市、若即若离、若无其事、望眼欲穿、心乱如麻、虚怀若谷、震耳欲聋、心急如焚

1、呆若木鸡

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句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2、胆小如鼠

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例句他们样子往往很凶,其实胆小如鼠。(郭小川《文学工作不能跃进》)

3、口若悬河

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例句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4、冷若冰霜

解释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例句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

5、若即若离

解释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例句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6、若无其事

解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例句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7、望眼欲穿

解释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出处唐·白居易《寄微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宋·杨万里《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诗:“饥望炊烟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帘。”

例句但他架上眼镜,仍旧接受了她的央告。正如他对付其他一批批望眼欲穿的抗属一样。(沙汀《呼嚎》)

8、心急如焚

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例句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9、心乱如麻

解释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出处元·五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例句想到这一点,他心乱如麻,一夜都没有合过眼儿。(欧阳山《苦斗》五四)

10、虚怀若谷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例句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11、震耳欲聋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例句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沙汀《呼嚎》)

12、门庭若市

解释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例句自从他的父亲当上县长以后,他们家每天都门庭若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