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面与本质的成语:白往黑归、本性难移、变化多端、除恶务本、洞见症结、端本正源、返璞归真、毫不相干、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山清水秀、山高水低、一针见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白衣苍狗、拨乱反正
1、本性难移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例句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巴金《家》二)
2、拨乱反正解释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例句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3、白衣苍狗解释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例句正是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明·张景《飞丸记·梨园鼓吹》
4、除恶务本解释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出处《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例句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旧唐书·刘仁规传》
5、洞见症结解释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例句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6、端本正源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7、返璞归真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例句无
8、山清水秀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例句我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9、因材施教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例句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10、变化多端解释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例句旧朋友是变化多端,几乎是不剩一个了。(《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11、去粗取精解释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出处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例句对于古典文学,我们要去粗取精,辩证对待。
12、去伪存真解释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例句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
13、山高水低解释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万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还了一半,也算是他们忠厚了。”
例句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14、一针见血解释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例句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15、因地制宜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例句谷峪《萝北半月》:“定个收入指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16、毫不相干解释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其实,月球并无分别,只是半个明,半个暗,盈亏圆缺,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与月球毫不相干。”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3章:“不只是她,城里的所有市民谁留心这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呢?”
17、白往黑归解释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