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形容心境的成语:不可分割、求同存异、似是而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成语似是而非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解释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出处《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
例句于是,在他讲演的时候,他就用他的一口似是而非的北京话,在讲坛上大谈起来。
成语求同存异
拼音qiú tóng cún yì
解释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出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例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求同存异吧。
成语虚虚实实
拼音xū xū shí shí
解释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例句此诗虚虚实实,何能逆料就是才女。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成语真真假假
拼音zhēn zhēn jiǎ jiǎ
解释指真假难辨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明明为贪色,却真真假假,百般哄诱他不动。”
例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
成语不可分割
拼音bù kě fēn gē
解释割:分割,划分。不容许割裂
出处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例句孙犁《保定旧事》:“在很长时间里,文化和剥削,发生着不可分割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