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要努力的唯美成语:百折不回、发愤图强、废寝忘食、费尽心思、奋起直追、躬体力行、坚持不懈、尽心竭力、呕心沥血、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悬梁刺股、用心竭力、再接再厉、凿壁偷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1、百折不回解释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例句耿耿自始,百折不回。(清·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
2、百折不挠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例句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
3、废寝忘食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例句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4、奋起直追解释振作起来,紧紧赶上去。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例句西方务国强盛,处心积虑要宰割我们,我们再不奋起直追,必定亡国。(老舍《秦氏三兄弟》第一章)
5、躬体力行解释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
例句……,更应该以身作则,躬体力行,加倍的奋勉,然后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郭沫若《文化人当前的急务》)
6、坚持不懈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例句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7、尽心竭力解释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出处后汉·马融《忠经·武备章》:“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师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例句卿当尽心竭力,务在必退周兵,以擒罪首。(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五回)
8、呕心沥血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例句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
9、千方百计解释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
例句这个老匪开初千方百计想收买这支已经武装了的工人队伍,可是工人们坚决拒绝加入匪股。(曲波《林海雪原》十四)
10、锲而不舍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句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章炳麟《菌说》)
11、悬梁刺股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例句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12、用心竭力解释用尽心计和力量。
出处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例句无
13、再接再厉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例句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14、凿壁偷光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例句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15、发愤图强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例句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16、想方设法解释想种种办法。
出处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例句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说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叶圣陶《得失》)
17、费尽心思解释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例句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