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求商朝《说命》全文及翻译

一、求商训全文及翻译

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勿鄙陋,勿虚华,勿忧柔,勿强辩。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点评: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心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待人接物、规矩方圆、诚信为本、勇于决断,这些不仅仅是为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商人成功秘诀。
  我一直很欣赏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其次才是从商谋略的成就。为人阴险狡诈,做事不讲规矩,只求蝇头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仅是经商大忌,为人也必生嫌隙。这样的“商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然而,如今的市场之上,商道不存,“黑老板”之风越吹越劲。但俗话说无商不奸,但纵观中外商贾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这些只想着牟利的老板们应该好好读读《商训》,仔细领悟其中为人从商的哲理。

二、任天下事,当保国宁家,朝政惟允,岂以修屋宇为能邪!翻译

《史记·殷本纪》载:商朝的相,权力很大。伊尹是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他起了很大作用。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其中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务。伊尹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

三、如何解释《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商朝
[名] Shang Dynasty;
[例句]商朝在这里建立了繁华的都城。
It was the prosperous capital city of the Shang Dynasty

四、商朝谁享受过百官跪迎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
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
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
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
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
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
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
呜呼!钦予时命,其惟有终。”
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
祗若王之休命?”
译文:
高宗居父丧,信任冢宰默默不言,已经三年。免丧以后,他还是不论政事。群臣都向王进谏说:『啊!通晓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实可制作法则。天子**万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话就作教命,王不说,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
王因作书告谕群臣说:『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我恐怕德行不好,所以不发言。我恭敬沉默思考治国的办法,梦见上帝赐给我一位贤良的辅佐,他将代替我发言。』于是详细画出了他的形象,使人拿着图像到天下普遍寻找。傅说在傅岩之野筑土,同图像相似。于是立他为相,王把他设置在左右。
王命令他说:『请早晚进谏,以帮助我修德吧!比如铁器,要用你作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浆;比如年岁大旱,要用你作霖雨。敞开你的心泉来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药物不猛烈,疾病就不会好;比如赤脚而不看路,脚因此会受伤。希望你和你的同僚,无人不同心来匡正你的君主,使我依从先王,追随成汤,来安定天下的人民。啊!重视我的这个命令,要考虑取得成功!』
傅说向王答复说:『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主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明。君主能够圣明,臣下不须教命犹将承意进谏,谁敢不恭敬顺从我王的美好教导呢?』

说命中
〔原文〕
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义。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
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
〔译文〕
傅说接受王命总理百官,于是向王进言说:『啊!古代明王顺从天道,建立邦国,设置都城,树立侯王君公,又以大夫众长辅佐他们,这不是为了逸乐,而是用来治理人民。上天聪明公正,圣主效法它,臣下敬顺它,人民就顺从治理了。号令轻出会引起羞辱;甲胄轻用会引起战争;衣裳放在箱子里不用来奖励,会损害自己;干戈藏在府库里不用来讨伐,会伤害自身。王应警诫这些!这些真能明白,政治就无不美好了。治和乱在于众官,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那些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人,当赐给那些贤人。考虑妥善而后行动,行动当适合它的时机。夸自己美好,就会失掉其美好;夸自己能干,就会失去其成功。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不要开宠幸的途径而受侮辱;不要以改过为耻而形成大非。这样思考所担任的事,政事就不会杂乱。轻慢对待祭祀,这叫不敬。礼神烦琐就会乱,这样,事奉鬼神就难了。』
王说:『好呀!傅说,你的话应当实行。你如果不善于进言,我就不能勉力去做了。』
傅说跪拜叩头,说道:『不是知道它艰难,而是实行它很难。王诚心不以实行为难,就真合于先王的盛德;我傅说如果不说,就有罪过了。』
说命下
〔 原文 〕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人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红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菲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教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帝招俊义,列于庶位。』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义,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译文〕
王说:『来呀!你傅说。我旧时候向甘盘学习过,不久就出巡于荒野,入居于河洲,又从河洲回到亳都,到后来学习没有显著进展。你当顺从我想学的志愿,比如作甜酒,你就做曲蘖;比如作羹汤,你就做盐和梅。你要多方指正我,不要抛弃我;我当能够履行你的教导。』
傅说说:『王!人们要求增多知识,这是想建立事业。要学习古训,才会有得;建立事业不效法古训,而能长治久安的,这不是我傅说所知道的。学习要心志谦逊,务必时刻努力,所学才能增长。相信和记住这些,道德在自己身上将积累增多。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思念终和始常在于学习,道德的增长就会不知不觉了。借鉴先王的成法,将永久没有失误。我傅说因此能够敬承你的意旨,广求贤俊,把他们安排在各种职位上。』
王说:『啊!傅说。天下的人都敬仰我的德行,是你的教化所致。手足完备就是成人,良臣具备就是圣君。从前先正伊尹使我的先王兴起,他这样说: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的心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一人不得其所,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他辅助我的烈祖成汤受到皇天赞美。你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君主得不到贤人就不会治理,贤人得不到君主就不会被录用。你要能让你的君主继承先王,长久安定人民。』
傅说跪拜叩头,说:『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