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的成语有哪些
津津制有味、味同嚼蜡、意味bai深长、三月不du知肉味、zhi索然无味、臭味相投dao、山珍海味、回味无穷、个中滋味、兴味索然、食不甘味、气味相投、索然寡味、食不知味、五味俱全、厚味腊毒、味如嚼蜡、枯燥无味、味如鸡肋、余味无穷、不知肉味、别有风味、食不重味、淡而无味、其味无穷、别有滋味、食不二味、食味方丈、食不终味、食不累味
关于味字的成语
关于味字的成语:
耐人寻味、兴味盎然、索然无味、山珍海味、五味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23766俱全、津津有味、个中滋味、臭味相投、味同嚼蜡、不知肉味、可人风味、食不累味、兴味索然、味如鸡肋。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一、索然无味 suǒ rán wú wèi
释义:索然: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
二、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三、味如鸡肋 wèi rú jī lèi
释义: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意思是:比如这鸡肋骨,丢掉觉得可惜,吃掉有没有味道,这就好比汉中一样,希望大王归还。
四、五味俱全 wǔ wèi jù quán
释义: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意思是:酸、苦、辛、咸、甘,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这是人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吃的不同食物。
五、声希味淡shēng xī wèi dàn
释义: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出处:近代梁启超《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克林威尔,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
描写味道的成语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53838的奥妙、味道)。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侈衣美食 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齿甘乘肥 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 出处:清·王韬《原士》:“而游惰者且齿甘乘肥,三代下之国家,所以有岌岌之势也。” 淡而无味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 雕蚶镂蛤 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甘旨肥浓 泛指佳肴美味。 出处:南朝·梁·沈约《述僧中食论》:“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膏梁锦绣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梁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个中滋味 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出处: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侯服玉食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金波玉液 比喻美酒。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津津有味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脍炙人口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麟肝凤髓 麟之肝,凤之髓。极言美味佳肴。 靡衣玉食 指美衣美食。 其味无穷 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出处: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千里莼羹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清汤寡水 形容菜肴水太多,粗糙没有味道。 山肤水豢 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出处:《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山肴海错 犹言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山珍海错 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山珍海味 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食不甘味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食鱼遇鲭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水陆毕陈 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出处:唐·白居易《轻肥》诗:“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酸甜苦辣 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 出处:《鹖冠子·环流五》:“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 酸咸苦辣 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同“酸甜苦辣”。 甜酸苦辣 指种种不同的味道。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种种遭遇和复杂感受。 晚食当肉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鲜衣美食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饫甘餍肥 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咂嘴弄唇 表示惊奇或为难。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咂嘴弄舌 形容贪馋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咂嘴舔唇 形容贪馋的样子。亦表示食物味道美好。 出处: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却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咂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咂嘴咂舌 形容贪吃的馋相。亦表示食物味道美好。 出处: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二:“菜上来了,老头儿咂嘴咂舌地夸奖这菜的滋味。” 珍馐美馔 馐:滋味好的食物,馔:饭食。珍贵而味道好的食物。亦作“珍羞美味”。 珠翠之珍 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形容味道的成语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830,和尚如何为人?”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侈衣美食 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齿甘乘肥 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 出处:清·王韬《原士》:“而游惰者且齿甘乘肥,三代下之国家,所以有岌岌之势也。” 淡而无味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 雕蚶镂蛤 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甘旨肥浓 泛指佳肴美味。 出处:南朝·梁·沈约《述僧中食论》:“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膏梁锦绣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梁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个中滋味 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出处: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侯服玉食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带有味道的成语
口舌生香,五味俱全,津津有味,芳香四溢,八珍玉食,酸甜可口
有关于味的成语
有关于味的成语 :枯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46338燥乏味、山珍海味、耐人寻味、津津有味、个中滋味、原汁原味、别有风味。枯燥乏味:[ kū zào fá wèi ]释义非常的无聊,让人提不起兴趣来。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索然无味、味同嚼蜡 反义词 津津有味、妙趣横生 山珍海味:[ shān zhēn hǎi wèi ]释义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美味佳肴、龙肝豹胆、山珍海错 反义词 粗茶淡饭、家常便饭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 释义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出处 清·张贵胜《遣愁集·卷一·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意味深长 近义词 回味无穷、引人入胜 反义词 枯燥无味、索然无味 津津有味:[ jīn jīn yǒu wèi ]释义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出处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兴致勃勃 反义词 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枯燥无味 个中滋味:[ gè zhōng zī wèi ]释义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原汁原味:[ yuán zhī yuán wèi ]释义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别有风味:[ bié yǒu fēng wèi ]释义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出处 清·王韬《瀛濡杂志》一·六七:“蕹菜一种亦来自异域,茎肥叶嫩,以肉缕拌食,别有分味。”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用于事物 近义词 地方风味、家乡风味、别饶风趣 反义词 千篇一律、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