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土垒的成语 比喻居高临下 不可阻遏的成语

比喻居高临下 不可阻遏的成语

高屋建瓴抄用来比喻居高临下,袭不可阻遏bai。成语: 高屋建瓴du拼音zhi: gāo wū jiàn líng解释dao: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举例造句: 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近义词: 居高临下、建瓴高屋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居高临下

形容"站在很高的地方向远处看"是什么成语?

形容"站在很高的bai地方向远处看du"的成语有:zhi

高瞻远瞩

读音:gāo zhān yuǎdaon zhǔ

释义:瞻:专视,望;瞩:注视。属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造句:《联合早报》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上了网际网络。

登高望远

读音:dēng gāo wàng yuǎn

释义:意思是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居高临下

读音:jū gāo lín xià

释义: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

据高临下

读音:jù gāo lín xià

释义: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山川米聚

读音:shān chuān mǐ jù

释义: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

出处: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据高什么下成语搜索

据高临下baijù gāo lín xià成语解释:du凭借高处俯控低处zhi,指凭仗优dao势地位足以控专制别人成语出处:清 郑观应《盛属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911cha.com成语繁体:据高临下成语简拼:JGLX成语注音:ㄐㄨˋ ㄍㄠ ㄌㄧㄣˊ ㄒㄧㄚ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据高临下作谓语、定语;同“居高临下”。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居高临下成语例子:何况他们占东半球大陆的领袖地位,据高临下……暗示全世纪以宇宙伟大的动力呢。瞿秋白《饿乡纪程》

关于控制的的成语

按纳不住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53764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按捺不下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闭口捕舌 犹言甕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出处:《晋书·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长辔远驭 用长缰绳远远地驾驭拉车的马。比喻远距离操纵,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以归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 楚界汉河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寸辖制轮 比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抵背扼喉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赐诏》:“抵背扼喉,塞其归路。” 独立自主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和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扼喉抚背 抚: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 出处: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扼襟控咽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出处: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扼亢拊背 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咙。拊:击,拍击。掐住喉咙,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同“扼吭拊背”、“扼肮拊背”。 扼吭拊背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分而治之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拊背扼喉 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拊背扼吭 吭,喉咙。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出处: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拊背搤吭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亢,同“吭”。 出处: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股掌之上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出处:《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关门打狗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后发制人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据高临下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讫情尽意 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情不自已 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受制于人 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脱缰之马 比喻脱离羁绊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席卷八荒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席卷天下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先发制人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心不由主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欣喜若狂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养鹰飏去 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 出处:语出《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以一持万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出处:《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出处:《明史·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欲扬先抑 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描写优势的成语

地利人和 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23634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各个击破 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出处: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固壁清野 固壁,指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指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出处:《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虎落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据高临下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如山压卵 比喻以绝对优势对付劣势。 以镒称铢 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出处:《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东风压倒西风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出处: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向远处看的成语

极目远眺解释: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出自: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