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奉请的成语 奉的成语有哪些

奉的成语有哪些

奉公守法 近义克己奉公、谦洁奉公反义贪赃枉法、假公济私释义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23465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用例我们每个人都要~,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奉令承教 释义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免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用例至如赵秉钧之妄用佥壬,变生不意,犹不过~者耳。(章炳麟《致袁世凯电》)奉命唯谨 近义小心谨慎释义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奉若神明 近义奉为圭臬、顶礼膜拜反义视如草芥、视如敝屣释义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用例这件事荒唐得很!这么一条小蛇,怎么把它~起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八回))奉为圭臬 近义奉若神明、奉为楷模反义视如草芥、视如敝屣释义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出处黄佐《乾清宫赋》:“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挈于轮。”用例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鲁迅《坟·人之历史》)奉为楷模 近义奉为圭臬反义视如草芥、视如敝屣释义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用例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奉天承运 释义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奉行故事 释义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出处《汉书·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用例这起公事到了警察局,伯珍也不免~,吩咐局里的警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奉扬仁风 释义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出处《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表示“邀请”的成语有哪些?

1、却之不恭 读音:què zhī bù gōng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6539接受,就显得不恭敬。出处:出处 《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示例:他请我去参观他的个人画展,我对绘画不感兴趣,可却之不恭,最后还是去了。2、盛情难却 读音:shèng qíng nán què解释: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为了盛情难却,王有龄跟着去了。”示例:既然贵校派人专程来请,盛情难却,我就准时出席研讨会。3、礼贤下士 读音:lǐ xián xià shì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示例:他虽身居高位,但谦恭屈己,能礼贤下士。4、三顾茅庐 读音:sān gù 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借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示例: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莅校任教。5、诗酒征逐 读音:shī jiǔ zhēng zhú解释:征逐:朋友之间相互邀请宴饮。指互相邀约,饮酒作诗。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示例:爸爸经常诗酒征逐老同学到家里做客。

表团结一致的成语。。。。

齐心合力、齐心协力、同心协力、同心同德、一心同体一、齐心合力 [ qí xīn hé lì ]解释:形容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53937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出自:秦 墨子《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译文:《汤誓》说:“为了取得元圣的支持,与他们同心协力,以治天下”二、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出自:秦 墨子《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译文:《汤誓》说:“为了取得元圣的支持,与他们同心协力,以治天下”三、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译文:况且天下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了,但是被困在险阻而不能进的,难道勇敢智慧不够吗?四、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解释: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出自:周 先秦诸子《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译文:我有乱臣十人,思想统一,信念一致。五、一心同体 [ yī xīn tóng tǐ ]解释:犹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形容人奉承的成语

关于奉承的成语及解释如下:阿谀谄媚: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6462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谀逢迎: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阿谀求容: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扒高踩低: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卑躬屈节: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卑躬屈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婢膝奴颜: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参见“奴颜婢膝”。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谄词令色: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谄上傲下: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讨好,对下傲慢。谄上骄下: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扯顺风旗: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持禄保位:禄:旧时官吏的薪俸。为了保持俸禄官位,大臣阿谀奉承,不敢直言进谏。也指大臣有过失不肯引咎辞职。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打勤献趣:献殷勤,凑趣。形容阿谀奉承。伏低做小:处于低下卑微的地位。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服低做小: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附势趋炎:指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甘言媚词:甘言:甜美的语言;媚词:柔美的词句。甜美的语言,柔美的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的体贴温存的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甘言蜜语: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好戴高帽: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好谀恶直:谀:讨好奉承;直:正直。喜欢讨好奉承,厌恶正直劝谏。降颜屈体:犹言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溜须拍马:拍马:拍马屁。比喻讨好奉承。媚外求荣: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猱搔虎痒: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奴颜婢睐: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奴颜婢色:犹言奴颜婢睐。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奴颜媚骨:媚骨:谄媚的性格。奴才相,贱骨头。形容卑鄙无耻地奉承别人。拍马溜须:比喻谄媚奉承。拍马屁:向人谄媚奉承。攀炎附热:犹言趋炎附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贫而无谄:虽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谄:巴结,讨好。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亲贤远佞: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趋权附势:趋:奔走;权: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趋势附热: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趋炎奉势: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趋炎附热:趋:奔走;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趋炎附势: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趋炎赶热: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趋炎慕势:趋:奔走,投靠;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曲意承迎: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同“曲意逢迎”。曲意奉迎: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同“曲意逢迎”。曲意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同“曲意逢迎”。曲意承奉:曲意:违心。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曲意逢迎: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人情冷暖: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如蝇逐臭: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三头二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上谄下渎: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上交不谄: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上求材,臣残木:指只要上级有所要求,下边的人就竭意奉承。世事炎凉:世事: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世态炎凉: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舐痈吮痔:舐:舔;痈:毒疮;吮:聚拢嘴唇来吸。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吮痈舐痔:吮:聚拢嘴唇来吸;痈:毒疮;舐:舔。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吮痈噬痔: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送暖偷寒:元曲中指暗中为男女私情牵线撮合。也指男女偷情苟合,幽会叙情。后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送暖偎寒:元曲中指暗中为男女私情牵线撮合。也指男女偷情苟合,幽会叙情。后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同“送暖偷寒”。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偷寒送暖: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偷合苟容: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偷合取容: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先意承旨: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胁肩谄笑: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蚁附蝇趋:如蚁附膻,如蝇逐臭。指攀附奉承别人。由窦尚书:比喻没有真才实学,专靠奉承往上爬的人。诌上抑下: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做小伏低: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形容“虚心向别人请教”的成语或四字词有哪些?

形容虚心向别人请教的成语有:

一、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1.解释: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73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二、不愧下学 [ bù kuì xià xué ]

1.解释: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2.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3.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三、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1.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2.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3.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四、移樽就教 [ yí zūn jiù jiào ]

1.解释: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2.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五、不媿下学 [ bù kuì xià xué ]

1.解释:犹言不耻下问。

2.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善于纳谏的成语有哪些?

从谏如流拼bai 音:cóng jiàn rúdu liú解 释:谏zhi:直言规劝君dao主、尊长或朋内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容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察纳雅言

“察纳雅言”最早见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意指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

汉语拼音

chá nà yǎ yán

词语解释

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

成语性质

褒义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