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的开头成语死 死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死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死重泰山

5261

读音:4102sǐ zhòng tài shān

类型:4字成语

出处:语出汉·司马1653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释:死重泰山的意思是比喻死得光荣。

2、死中求生

读音:sǐ zhōng qiú shē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后汉书·公孙述传》:“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解释:死中求生的意思是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3、死中求活

读音:sǐ zhōng qiú huó

类型:4字成语

解释:死中求活的意思是指死中求生。

4、死欲速朽

读音:sǐ yù sù xiǔ

类型:4字成语

解释:死欲速朽的意思是指人死了以后尸体腐朽得越快越好。人死入土为安。

5、死于非命

读音:sǐ yú fēi mì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解释:死于非命的意思是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6、死有余罪

读音:sǐ yǒu yú zuì

类型:4字成语

解释:死有余罪的意思是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7、死有余诛

读音:sǐ yǒu yú zhū

类型:4字成语

解释:死有余诛的意思是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8、死有余责

读音:sǐ yǒu yú zé

类型:4字成语

解释:死有余责的意思是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以死字开头的成语

死不悔改 到死也抄不追悔、改正。形容2113非常顽固。5261 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死了4102也不闭眼。原1653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死不足惜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死得其所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死而无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死灰复燃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死打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死开头bai的四字成语 :du死去活来、死有余辜zhi、死皮赖脸、死乞dao白赖、回死心塌地、死不瞑目答、死无对证、死不足惜、死灰复燃、死气沉沉、死而复生、死不悔改、死心眼儿、死于非命、死里逃生、死而后已、死得其所、死无所名、死生淘气、死伤相枕、死模活样、死生荣辱、死而不朽、死灰槁木、死眉瞪眼、死不旋踵、死而无悔、死告活央、死生啕气、死骨更肉死灰复然、死欲速朽、死者相枕、死不开口、死水微澜、死标白缠、死而复苏、死样活气、死无遗忧、死相枕藉、死声淘气、死缠硬磨、死伤相藉、死伤枕藉、死而后止、死到临头、死而死矣、死日生年、死声啕气、死生有命、死鼠为璞、死声活气、死重泰山、死生不二、死地求生、死败涂地、死记硬背、死生未卜

死字打头的成语有哪些

死不悔改 到死也2113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5261顽固。 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4102。1653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死不足惜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死得其所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死而无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死灰复燃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死马当活马医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死眉瞪眼 比喻不灵活,不能应付。 死皮赖脸 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死气沉沉 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死求白赖 指不停地纠缠。

死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死灰复燃bai燃眉之急 急于求成 成败du论人zhi 人定胜天 天下第一 一步登天dao 天末凉风 风趣横生回 生财有道答 道尽途穷 穷山恶水 水涨船高 高傲自大 大得人心 心口如一 一飞冲天 天保九如 如日中天 天无二日 日月丽天 天荒地老 老罴当道 道路以目 目中无人 人命关天 天下为家 家贫亲老 老大无成 成算在心 心小志大 大快人心 心到神知 知小谋大 大天白日 日久天长 长治久安 安常守分 分文不名 名落孙山 山高水长 长绳系日 日暮途穷 穷形尽相 相惊伯有 有一得一 一手托天 天下一家 家道中落 落花无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