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问答 > 正文

当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当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当”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当机立断 在紧要时来刻立即做出决断自。

2当耳边bai风 比喻对听到du的话毫不在意。

3当断不断zhi 指应dao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4当场出丑 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5当风秉烛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6当行出色当行:内行。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着。7当机贵断当机:抓住时机;断:决断。抓住关键时机,最可贵的是立即做出决断。8当机立断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9当机立决抓住时机,立即做出决断。

形容上当的成语有哪些?

1、上楼去梯

拼音: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93738 shàng lóu qù tī

解释: 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2、猴子搏矢

拼音: hóu zǐ bó shǐ

解释: 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带有“以一当”的成语有哪些?

1、以一当十bai

[发音]yǐ duyī dāng shí

[释义]一个人可抵挡zhi十dao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回勇善战答。

[语出]《战国策·齐策一》:“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正音]当;不能读作“dànɡ”。

[辨形]当;不能写作“挡”。

[近义]以少胜多以一为十以寡敌众

[反义]一夫之用

[用法]用于褒义。多用来形容作战英勇无畏;也可形容工作能力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辨析]~和“以一当百”都有“军队勇敢善战”的意思;但“以一当百”更勇敢些。

2、一以当百

[发音] yī yǐ dāng bǎi   

[释义]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语出]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做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白日做梦、小题大做、好吃懒做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3653866、做贼心虚、假戏真做、大做文章、做好做歹、当家做主、大题小做、伏低做小、做小伏低、做张做智、做张做致、哑子做梦;

服低做小、做张做势、不做不休、推聋做哑、做小服低、做吃空山、做歉做好、自做自当、做人做事、拿腔做样、慌做一堆、剜肉做疮、慌做一团、装聋做哑、做刚做柔、贪吃懒做。

1、白日做梦

[bái rì zuò mèng]

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2、小题大做

[xiǎo tí dà zuò]

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3、好吃懒做

[hào chī lǎn zuò]

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4、做贼心虚

[zuò zéi xīn xū]

做了坏事怕人觉察出来而心里惶恐不安。

5、假戏真做

[jiǎ xì zhēn zuò]

戏是假的,但演得逼真,泛指把假事当做真事来做。

6、大做文章

[dà zuò wén zhāng]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7、做好做歹

[zuò hǎo zuò dǎi]

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8、做小伏低

[zuò xiǎo fú dī]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9、哑子做梦

[yǎ zǐ zuò mèng]

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10、做张做势

[zuò zhāng zuò shì]

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11、不做不休

[bù zuò bù xiū]

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12、推聋做哑

[tuī lóng zuò yǎ]

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13、做小服低

[zuò xiǎo fú dī]

形容低声下气,甘居人下。

14、做吃空山

[zuò chī kōng shān]

是指那些不劳动只是吃现成的人。

15、做歉做好

[zuò qiàn zuò hǎo]

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16、自做自当

[zì zuò zì dāng]

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受累。

17、做人做事

[zuò rén zuò shì]

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18、拿腔做样

[ná qiāng zuò yàng]

腔:说话的腔调。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