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向有关的成语
1、南bai来北往:有的人du从南往北走,有zhi的人从北往南走,也泛指来dao来往往。2、东专闯西走:没有属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3、东躲西藏:形容一个人为了躲避灾难,到处躲藏,谨防被人发现。4、东张西望:到处向四周张望,形容心神不宁。5、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让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6、南辕北辙:心里想要往南边走,但是车子却偏偏往北边走,形容行动和目的互相抵触。7、东驰西骋: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和东奔西走的意思是一样的。8、东徙西迁:指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明确人生方向感的成语有哪些
百尺竿头[ bǎi chǐ gān tóu ]
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53164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出 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近义词:扶摇直上日新月异百丈竿头一日千里欣欣向荣步步高升蒸蒸日上
反义词:每况愈下
投笔从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 处: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例 句: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近义词:弃笔从戎弃文就武弃文竞武
反义词:卖剑买牛弃武竞文解甲归田
勤能补拙[ qín néng bǔ zhuō ]
解释: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出 处: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截长续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例 句:他的手脚虽然慢些,但~,因为不停手地干,一天出的活也不少。
近义词:熟能生巧将勤补拙开卷有益驽马十驾笨鸟先飞勤学苦练功在不舍
反义词:锲而舍之
志在四方[ zhì zài sì fāng ]
解释: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出 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近义词:志在千里雄心壮志明志励志
反义词: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安土重迁
形容方向感明确的成语
东方将白 声东击西 南门立木 南征北战 南来北往 南辕北辙 马放南山 北辰星拱 众星拱北 雪北香南。
与明确有关的成语
百中百发2113中:射中目标。5261发:发射。4102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1653每次专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属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 搏牛之虻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弛高骛远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 )(填成语故事)与明确方向有关
是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