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不什么就什么的成语 不什么不什么成语大全

不什么不什么成语大全

一、不三不来四:

意思是源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bai伦不类du。形容不正派或zhi不像样子。

出处:

明·施dao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二、不折不扣:

意是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经常与贬义词一起使用。

出处:

茅盾《子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三、不慌不忙:

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四、不紧不慢:

意思是指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五、不卑不亢:

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也说不亢不卑。

出处:

现代作家李准《青笋》:“耿良却是不亢不卑的样子;迈着两条腿;走进屋子。”

不什么不什么的全部成语

1、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近义词: 不骄不躁、不矜不伐 反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5653933词: 俯首听命、俯首贴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对人的态度彬彬有礼有分寸 解释: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2、不茶不饭 拼音: bù chá bù fàn 简拼: bcbf 近义词: 不吃不喝 反义词: 大吃大喝 用法: 解释: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3、不悱不发 拼音: bù fěi bù fā 简拼: bfbf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4、不愤不启 拼音: bù fèn bù qǐ 简拼: bfbq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5、不古不今 拼音: bù gǔ bù jīn 简拼: bgbj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 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例子: 遥见双炬,疑为虎目,至前则官役数人,衣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

“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是什么?

一:不挠不屈[ bù náo bù qū ] 1. 解释:比喻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64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2. 出自: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3. 示例:~,为真理斗到尽头!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二: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 1. 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2. 出自: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3. 示例:公路在山上盘旋,车子~地打着圈子。 ◎巴金《旅途杂记·成渝路上》三:不折不扣[ bù zhé bù kòu ] 1. 解释: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2. 出自: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3.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表示毫不打折扣。四:不痛不痒[ bù tòng bù yǎng ] 1. 解释: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2. 出自: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3. 示例:即如小弟幼时,忽从面上生一肉核,非疮非疣,~。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五:不仁不义[ bù rén bù yì ] 1. 解释: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2.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3. 示例:窥若辈之倒行逆施,是直欲陷吾元首于~之中。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

不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不由自2113主、不5261可思议、不速之客、不三4102不四、不折不扣等。

一、不由1653自主 [ bù内 yóu zì zhǔ ]

由不得自己;控制容不了自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像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二、不可思议 [ bù kě sī yì ]

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出处: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城内永宁寺》:“佛事精妙,不可思议。”

三、不速之客 [ bù sù zhī kè ]

不请自来的客人。

出处:《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四、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1、不正派。

2、不像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五、不折不扣 [ bù zhé bù kòu ]

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出处: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出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不三不四、不慌不忙、不折不扣、不仁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332不义、不生不灭等。1、不三不四解释: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译文: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没有不重要攧洒家。2、不慌不忙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出自: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译文:轮起刀来望我脖儿子砍,不慌不忙缩回了头。3、不折不扣解释: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出自:老舍·当代《女店员》第二幕:“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4、不仁不义解释: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译文:加害人与小偷,因为是不仁不义。5、不生不灭解释: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出自:晋·王巾《头陁寺碑文》:“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译文:仰望蓝蓝的颜色的,不值得知道的远近;何况视听的外,若有若无,中心行的表,不生不灭的!。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一动不动、一窍不通、一成不变、一蹶不振、一尘不染一、一动不动 [ yī dòng bù dòng ] 解释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364形容毫不移动。出自瞿秋白 《那个城》:“那些树影--沉沉的垂枝,一动不动覆着默然不语的大地。”二、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出自:茅盾《子夜》六: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三、一成不变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翻译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所以君子尽心尽力。四、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释: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出自:梁斌《红旗谱》四十二: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五、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自: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翻译:如果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地不落脚,随着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非常清洁、干净不沾染佛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