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的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小学五年级上下册成语故事
你说的是什么版的?有好多种版本耶,如果是鄂教版的话那么上册:邯郸学步、一鼓作气、郑人买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下册:大器晚成、杞人忧天、老马识途、游刃有余不过据我看来你这个好像是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有什么成语故事
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结构偏正式。 用法一般多指微不足道的事;有时也作谦词。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一;不能读作“yí”;粟;不能读作“lì”。 辨形粟;不能写作“栗”。 近义词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 反义词恒河沙数 辨析~和“九牛一毛”;都有“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的意思。但~除了可以表示人和具体事物;也可表示力量等抽象事物;而“九牛一毛”多用来指钱财等具体事物。 例句我们干部同志要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力量只是~。
五年级上册所有的古诗,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写作时间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大公无私 春秋时,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官缺额,你看派谁去最合适?”祁黄羊想了想,说:“派解狐去最合适!”晋平公觉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答道:“你只问我什么人最适合这个职位,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采纳了祁黄羊的意见,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为,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受到人们的称颂。 有一天,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谁能胜任?”祁黄羊回答:“祁午最能胜任!”晋平公说:“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人家讲你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胜任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祁午当了法官后,非常称职,深受人民的爱戴。 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成语“大公无私”形容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