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成章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远古时期,舜生下时眼睛就和一般人不同,每只眼睛有两个瞳孔,所以看东西比一般人看得透,看得远。一只眼睛实际就是两只眼睛重叠,光亮强烈,对人对事都看得清楚明白,做起事来都合乎道义,说出话来就是一篇文章。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释义]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语出] 《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正音] 成;不能读作“cénɡ”。[辨形] 成;不能写作“诚”。[近义] 下笔成章 锦心绣口[反义] 语无伦次 不知所云[用法] 有时跟“下笔成文”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结构] 连动式。
让孩子出口成章的经典成语故事
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释义]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口成章的成语
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释义]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语出] 《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正音] 成;不能读作“cénɡ”。[辨形] 成;不能写作“诚”。[近义] 下笔成章 锦心绣口[反义] 语无伦次 不知所云[用法] 有时跟“下笔成文”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结构] 连动式。[例句] ①他满腹经伦;~。 ②你只知他~;却不知他十年寒窗;勤学苦练的过程。[英译] say easily without thinking hard
成语故事:下笔成章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自幼颖慧,10岁的时候,便诵读好多的诗、文、辞赋,深得曹操的喜爱。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以后,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曹植忙跪下说:“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论,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的话,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当时,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南)新建了铜雀台,曹操把几个儿子都叫到台上,命他们各做一篇赋。曹植拿起笔来,马上就写成了,而且很有文采,曹操非常惊异。由于曹操非常喜欢曹植,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改立其兄曹丕为王储。后来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临别的时候,曹植当场念了一段颂扬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听了十分赞赏。有人在曹丕耳边小声说:“大王要离开了,你只要表示伤心就是了。”曹丕果然抹着眼泪向曹操告别,曹操果然很受感动,也掉下了泪。这件事后,曹操宠爱曹植的心渐渐改变。曹操觉得,虽然曹丕文才不如曹植,但是心地老实,对他有感情。曹丕即魏王位以后,有人告发曹植经常喝酒骂人,还把他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曹丕抓住这个机会,立即派人赶到临淄,把曹植押回邺城审问。据说,曹丕把曹植召来以后,为了要惩罚他一下,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做出一首诗。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曹植略略思索一下,就迈开步子,走一步,念一句,随口就念出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觉得自己对弟弟也逼得太狠,心里感到惭愧,就免去曹植的死罪。但曹植下笔成章、七步成诗的故事却开始代代相传。后来,人们常用“下笔成章”这句成语形容写文章很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