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成语的故事书 中华成语故事书大全10

中华成语故事书大全10

成语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63437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中国文字中的成语,都有历中事迹片断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结晶,语有历史事迹片民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结晶;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积累;闪耀着我们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由于大部分的成语都有典故,所以在应用时,应该先充分了解成语的原意。一个学生,在他的文章或言谈中,如果能正确地应用一些成语,往往能达到言简赅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会闹笑话。《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近200个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溯源”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溯源”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目录 A 安步当车安如泰山安然无恙 B 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拔苗助长白驹过隙百发百中百闻不如一见班门弄斧半途而废抱薪救火怀弓蛇影背水一战比肩接踵鞭长莫及病入膏肓不耻下问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拘小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识时务不修边幅不学无术不翼而飞不知所措不知所云 C 才高八斗沧海桑田沧不第遗珠藏污纳垢察言观色蟾宫折桂车载头号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竹在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乘风破浪乘虚毖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齿亡舌存图书目录编辑爱屋及乌按图索骥八斗才八仙过海百步穿杨杯弓蛇影不材之木不越雷池沧海桑田沧海一粟豺狼当道草木皆兵长风破浪唱筹量沙车水马龙沉鱼落雁大义灭亲呆若木鸡东窗事发导陇望蜀多多益善对牛弹琴二桃杀三士房谋杜断风马牛不相及风声鹤唳凤毛麟角覆水难收孤注一掷刮目相待邯郸学步狐假虎威画饼充饥画龙点睛画蛇添足讳疾忌医祸起萧墙鸡鸣狗盗鸡犬升天借箸代筹金貂换酒金屋藏娇惊弓之鸟精卫填海鞠躬尽瘁刻舟求剑口蜜腹剑夸父逐日滥竽充数老骥伏枥老马识途老牛舐犊炼石补天龙盘虎踞庐山真面马首是瞻买椟还珠盲人摸象毛遂自荐门可罗雀名落孙山目不窥园目无全牛南辕北辙囊萤映雪啮雪吞毡呕心沥血攀辕卧辙破镜重圆七步成诗七擒七纵奇货可居杞人忧天前倨后恭黔驴技穷倾国倾城人面桃花日下无双如椽大笔如鱼得水塞翁失马三人成虎丧家之狗首鼠两端甚嚣尘上数典忘祖树倒猢狲散司空见惯四面楚歌弹冠相庆天女散花投笔从戎投鞭断流退避三合唾面自干外强中干亡戟得矛亡羊补牢望梅止渴望洋兴叹围魏救赵为虎作伥卧薪尝胆响遏行云小时了了胸有成竹悬梁刺股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一鼓作气一鸣惊人一叶障目一衣带水一字千金衣钵相传余音绕梁愚公移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远交近攻运斤成风糟糠之妻仗马寒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烛影斧声铸成大错坐山观虎斗作壁上观

关于成语典故的书有什么?

有《中华成语典故2113》5261这部书,不知是不是4102你找的。《中华成1653语典故》(图文版版)共收录了权三百零四条成语典故,根据它们所包涵的不同意义,分为六个篇章,即:品格意志、为人处世、智慧谋略、好学求知、生活启示、 幽默诙谐。每个篇章各收录了几十条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成语,并注明其词义、用法、出处与典故。每条成语,我们都竭力返本溯源,对于起源较晚的,也在故事中 说明其演变过程,使读者了解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每条成语的理解。本书附CD-ROM,光盘中包含了书中的全部内容。还有,您的问题模糊不清,如果您是要找原来最早的出处,比较常见的就是二十五史了,例如史记。负荆请罪,成语,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

求一本成语故事书

子厉害呀! 甲 您那笔头子比我厉害多啦! 乙 昨天我听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9313463说:您一晚上写八篇文章啊。 甲 我听说昨晚上,您写了仨电影剧本儿啊。 乙 您那国画也好哇! 甲 您的书法真是一绝呀! 乙 您的国画,荣宝斋都不敢公开出售哇。 甲 您的书法……海关都不让出口哇! 乙 那为什么呀? 甲 怕丢人哪!哈哈。 乙 像话吗?你不光文学上有所成就哇!您还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 甲 您……我还运动员哪? 乙 您瞧,您这体形,没怎么运动就先圆啦!运——动——“圆”。 甲 我什么运动员哪? 乙 您是体操运动员呢。 甲 对,我要不是体操运动员,我能有这线条吗? 乙 嘿!他还承认啦! 甲 对对! 乙 嘿哟!前些日子你编了套高难度的动作,什么童非、李宁,根本做不了哇。 甲 你怎么知道的? 乙 体育界这点事儿,能瞒得了我吗? 甲 您给大伙儿介绍介绍。 乙 说一说? 甲 啊。 乙 那套高难度的动作呀!那是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然后蹿到高低杠上,一个佳妮腾越,在单杠上来个单臂大回环,最后掉到地毯上,来个旋转七百二十度,然后从怀里头变出个大火盆来。 甲 哎呀,你可太能吹啦! 乙 行行,你也太能吹呀! 甲 我吹不过你。 乙 怎么? 甲 你不愧是吹坛上的新秀。 乙 哪里,哪里!那我也比不了您这吹坛上的老将啊。 甲 哎,你是青出于吹胜于吹啦! 乙 哎!您是老将吹马,一个吹俩呀! 甲 不能这么说,您是长江后吹吹前吹啦! 乙 您是……?我都没词儿啦! 甲 又完了吧? 乙 再来,再来! 甲 还来呀,又换样啦。 乙 又换什么样啦? 甲 借吹啦! 乙 什么叫借吹呀? 甲 借别人的嘴吹嘘自己! 乙 好嘛!这名堂还真不少。 甲 来吧! 乙 要讲借吹呀,你马季可就不行啦! 甲 马季? 乙 啊。 甲 等会儿!马季来了吗?马季在哪儿呢?找找!马季也来啦? 乙 嘿!这位吹牛吹的,连自己都找不着啦!你不是马季吗? 甲 不,我不是马季。 乙 你是谁呀? 甲 我不值一提。 乙 你是哪位? 甲 我是小小的“赵炎”。 乙 嘿,“赵炎”就小小的呀?那你是“赵炎”,我哪儿去啦? 甲 我哪知道? 乙 我是谁呀? 甲 哎哟!你就是德高望重的马老先生。 乙 好嘛!我俩换个啦! 甲 哎呀,马老先生真是了不起呀。你是博学多才。您称为活的百科全书。马老先生! 乙 这位借别人的嘴吹自己呀!不行,不行,我“马季”比你“赵炎”可差远啦。你“赵炎”,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啊。 甲 不能那么说。我小小的“赵炎”见了您是小巫见大巫啦。 乙 哪里,哪里!我“马季”见到您退避三舍呀! 甲 怎么样?又完了吧?又不行啦! 乙 再来呀。 甲 这回咱们海阔天空吹。 乙 海阔天空? 甲 想吹什么,吹什么。 乙 来吧。 甲 你来吧。 乙 告诉你呀!我这个人能耐太大啦! 甲 有什么能耐? 乙 我这人能用耳朵看书,能耐大。 甲 你没问问我有什么能耐吧? 乙 你有什么能耐? 甲 我经常用鼻子吃饭。 乙 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 甲 我能用嗓子眼儿发电。 乙 我隔着墙能看见人。 甲 我隔着你衣服能看见你钱。 乙 我留神吧!告诉你呀!昨天晚上我发高烧啦! 甲 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啦! 乙 我高烧六十七度。 甲 我高烧九十四度。 乙 你也不怕烧死啊!” 甲 烧吧! 乙 烧的这厉害哟!手里摸个玉米粒儿,一张手成爆米花了。 甲 我烧的也太厉害啦。 乙 怎么啦? 甲 今天早晨出被窝一睁眼呢,那被子烧了四个大窟窿啊! 乙 你可太能烧啦! 甲 你也够能烧的啊。 乙 昨天晚上我请人吃饭啦! 甲 我昨天晚上也请人吃饭啦! 乙 我怎么吹,他怎么吹呀! 甲 来吧! 乙 吃着吃着坏啦。我把筷子咽下去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勺子咽下去啦!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盘子咬下一块来。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大碗咬下一块来!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那桌子给咬下来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咬……我把自己鼻子咬下来啦! 乙 啊?你够得着吗? 甲 我跷着脚咬的!你管得着吗? 乙 像话吗?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少年老成。 甲 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成熟得过早。 乙 我十岁就考上大学啦。 甲 我九岁就大学毕业啦! 乙 我八岁就结婚啦! 甲 我七岁我们那孩子十三啦。 乙 好嘛!像话吗? 甲 反正吹牛也不上税不是,来吧! 乙 我跟你说呀,我六岁就长老人斑啦! 甲 我五岁就有抬头纹啦! 乙 我四岁就驼背啦 甲 我三岁就留胡子啦! 乙 我两岁就谢顶啦! 甲 我刚生下来我退休啦! 乙 这不边儿啦! 甲 来吹呀,吹呀! 乙 跟你说呀,我这人可高。 甲 跟你说呀,我比你高得多。 乙 我两米六九。 甲 我三米六九。 乙 你有那么高吗? 甲 你有那么高吗? 乙 我热胀冷缩抽抽啦! 甲 我热胀冷缩胀出来啦。 乙 那你也没我高,我跟北京白塔一般高。 甲 我比白塔高一头。 乙 还是我高。 甲 我高。 乙 飞机从我腰中飞。 甲 卫星打我脚下过。 乙 我高。 甲 我高。 乙 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不能再高啦! 甲 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乙 啊?!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甲 啊! 乙 那你的脸哪儿去啦? 甲 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 乙 嗐!

成语故事书什么

成语故事2113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5261成语是历4102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1653的背后都有一回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答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想买关于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的书有什么可介绍的

成语故事是我来国历源史的一部分,成语bai是历史的积淀,每du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zhi个含义深远的故dao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中文名成语故事外文名The idiom story基本信息儿童版:作 者: 崔钟雷 主编出 版 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9-1开 本: 16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