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以开始的成语 形容开始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开始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开始的成语有:崭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6539露头角、初出茅庐、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崭露头角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示例:一批又一批原来并不出名的技术人员如良种吐芽,到处在生机勃勃地崭露头角。

2、初出茅庐

比喻刚露头角。后来多指初入社会、缺乏经验。

示例:鲁迅《彷惶·高老夫子》: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3、一元复始

元:年,每年的一月一日叫作元旦,而农历一月,也名元月,“元”的本意是指人的头。复始:又一次开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 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

示例:《文学报》1983.2.17:“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新春佳节,我们向广大读者恭贺新禧。”

4、万象更新

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示例:茅盾《锻炼》:“还以为我们这里当真是一声抗战,就万象更新,人人有了救国的自由。”

扩展资料:

形容结尾的成语:

1、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示例:郭沫若《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家常》:闹了七八年,才龙头蛇尾地告了终结。

2、善始善终

是指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示例:为了更进一步地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七月十日晚省政府召开了电话会议,韩启民副省长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我省的实际情况,要求各地善始善终地做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3、通前彻后

通:贯通;彻:通达,深透。指贯通于前后。

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是我方才通前彻后一想,这件事,二叔,你老人家料估得防范得计算得都不差。”

以一开头的成语

一、一往无前

1、读音:[ yī wǎng wú qián ]

2、释义:指不把前进道路上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43637的困难放在眼里,无所畏惧、奋勇前进。

3、出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二、一事无成

1、读音:[ yī shì wú chéng ]

2、释义: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3、出自: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4、译文:鬓毛不觉得白毵毵;一时没有成就百不堪。

三、一五一十

1、读音: [ yī wǔ yī shí ]

2、释义:数数目时往往以五为单位,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数下去,因此用“一五一十”比喻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3、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四、一鸣惊人

1、读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

2、释义: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3、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译文: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五、一年一度

1、读音:[ yī nián yī dù ]

2、释义:指每年一次。

3、出自: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五:唯有春风应最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4、译文:只有春风应最珍惜,一年一度一回来。

表示开始的成语

初露锋芒 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大辂椎轮 大辂:古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53766代大车;椎轮:无辐原始车轮。华美的大车是从无辐车轮的原始车开始的。比喻事物的进化,是从简到繁,从粗到精。 大梦初醒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毫厘千里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开宗明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旧念复萌 萌:开始,发生。旧时的念头或想法又重新发生。多指重犯旧时的缺点或错误。 马到成功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蒙以养正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牛刀小试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