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是和非的成语有哪些
物是人非、口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3863是心非、似是而非、大是大非 、是是非非、是非曲直一、物是人非 [ wù shì rén fēi ] 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出自: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译文: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二、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出自: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译文:如果不是他,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三、似是而非 [ sì shì ér fēi ] 解释: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译文:周将在处于有才略与无才略的人之间;有才与无才之间,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四、大是大非 [ dà shì dà fēi ] 解释: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出自: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五、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出自: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译文:我捧着玉皇帝天命不是轻视怠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什么是什么非成语
是是非非、bai大是大非、物是人非、谁是du谁非、口是zhi心非。一、是是非非白话释dao义:把对专的认为是属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朝代:春秋作者:荀子出处:《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翻译: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这叫做有智慧。二、大是大非白话释义:指原则性的是非问题。朝代:近代作者:徐迟出处:《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三、物是人非白话释义: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朝代:宋作者:李清照出处:《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翻译: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四、谁是谁非白话释义:犹言谁对谁错。朝代:元作者:李致远出处:《还牢末》第一折:“辨别个谁是谁非。”翻译:一点要辩论区别出个谁对谁错。五、口是心非白话释义: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朝代:汉作者:桓谭出处:《新论·辨惑》:“口是而心非者。”翻译: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的人。
是非字成语大全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5643636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大是大非 属于政治原则性的是非问题。 颠倒是非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 独是独非 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 非常之谋 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 非池中物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非此即彼 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非分之财 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非驴非马 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带非和是的成语有哪些
根据成语,猜猜看是非不分,就是这个成语。
带“非”“是”的成语有哪些?
带“非”“是”的成语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36231:今是昨非、口是心非、似是而非。
1、今是昨非
拼音:jīn shì zuó fēi
释义:指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形容人认识或悔恨以前的错误,多用于自省,自我提高。
引证: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释义:确实迷途还不算远,才觉察到今天是正确的,昨天是错误的。
近义词:今非昔比。
2、口是心非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
引证:汉·桓谭《新论·辨惑》。
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口蜜腹剑。
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似是而非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释义:是指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即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也指似针对此实针对
彼。
引证:叶圣陶《文心》:“同学们的讲解,有的似是而非,有的简直错得可笑。”
近义词:以假乱真、张冠李戴、模棱两可。
反义词:天经地义、不刊之论、似非而是。
扩展资料:
“是”、“非”为反义词,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继往开来、取长补短、空前绝后、除旧布新、头重
脚轻。
1、继往开来[jì wǎng kāi lái]: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2、取长补短[qǔ cháng bǔ duǎn]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
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3、空前绝后[kōng qián jué hòu] :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
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4、除旧布新[chú jiù bù xīn] :中国农历春节的一种传统习俗,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5、头重脚轻[tóu zhòng jiǎo qīng]: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
失去平衡;也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今是昨非
百度百科-口是心非(汉语成语)
百度百科-似是而非(汉语成语)
百度百科-继往开来
百度百科-取长补短
百度百科-空前绝后(汉语词汇)
百度百科-除旧布新
百度百科-头重脚轻
什么是而非成语
词目似是来而非拼音源sì shì ér fēi[1] 基本解释bai好像是对du的,实际上不对。指事物似真而zhi实假dao,或似正确而实错误,也指似针对此实针对彼。含义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也指似针对此实针对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