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三的 成语 所有带三的成语,急!

所有带三的成语,急!

1、张三李四 [ zhāng sān lǐ sì ]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出 处: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53836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2、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 重复好几次。出 处:《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3、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出 处:元·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4、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出 处:元·李行道《灰阑记》二折:“岂知他有两派手法。”5、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形容怒气特别大。出 处: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6、挑三拣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 挑肥拣瘦。出 处: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7、约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出 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8、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不正派。出 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9、三山五岳 [ sān shān wǔ yuè ]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出 处: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10、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出 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以三开头的成语

1、三班六房sān bān liù fáng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5666236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2、三长两短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出处 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3、三朝元老sān cháo yuán lǎo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出处 《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4、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5、三番五次sān fān wǔ cì 番:遍数。一再,多次。 出处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

以三开头的成语

我知道的以“三”开头的成语有这些:1、三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63533阳开泰:三阳开泰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另一种解释是“三条阳线开启泰卦的意思;泰卦画法是先画一、二、三个阳爻,后画一、二、三个阴爻,占此六爻,就是三阳开泰。”

2、 三缄其口:拼音为sān jiān qí kǒu,缄:封。三,泛指多次。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意思是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3、 三长两短:出自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解释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4、三寸之舌:拼音为sān cùn zhī shé,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通常用来形容人善于辩论,据理力争。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6、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在这里是依靠,依托的意思,未嫁的时候,依靠父亲给予生活的保障,出嫁之后,依靠丈夫给予保障,丈夫不在了,依靠成年的子女给予生活保障。

什么三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展开全部三人成2113虎、5261三顾茅庐、4102入木三1653分、韦编三绝、孟母三迁、三十而立、回三纲五常、答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朝三暮四、三位一体、三山五岳、三妻四妾、三皇五帝、连中三元、约法三章、退避三舍、绕梁三日、三缄其口、举一反三、三从四德、三省吾身、三五成群、狡兔三窟、三长两短、不三不四、三思而后行、三令五申、三生有幸、勇冠三军

三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三十而立、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364 三位一体、 三人成虎、 三皇五帝、 三从四德等。1、三十而立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出自:孔子·战国《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2、三位一体解释: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出自:毛泽东·当代《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3、三人成虎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译文:那集市上明明没有老虎,然而的人多了就有人信以为真。4、三皇五帝解释: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出自:《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译文:掌管三皇五帝的书籍。5、三从四德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译文:女人有三从的意思,没有专用的方法。所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丈夫死亡从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